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福安努力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有了同步课堂,城乡学校得以打破时空限制,实现优势教育资源共享。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英语双师教学在福安市实验小学南湖校区与福安市民族实验小学同步开课。依托教育信息化技术,城乡两校实现同步授课,形成良好的主、辅课堂师生互动,改善了福安民族实小薄弱学科师资问题,促进两校教学质量提升。

推进教育现代化是福安市加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抓手之一。近年来,福安在“努力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理念引导下,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合理调整教育布局,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在宁德市范围内率先探索创建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行动,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等称号。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福安教育体量大、关注度高,福安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通过集团化办学等模式破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难题,加强制度创新,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教师奖励激励机制,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不断开创福安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福安市副市长谢嘉林说。

福安实小阳泉校区

纵深推进求均衡 集团化办学先行先试

10月28日,记者走进福安实小南湖校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该校在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引领下,以“行知知行”践行真爱教育,在校内建设行知墙、陶园、陶室、陶言等“陶校十景”,为学生们打造了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

福安实小南湖校区的前身是福安市韩城第二中心小学,虽然地处市区,片区内生源却大量流向其他学校,主要症结是教学基础较为薄弱。

福安实验小学富阳校区2019年新生开学礼

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学生展示古筝才艺

学生插花作品展示  

韩城二小遭遇的“尴尬”折射出2011年以前出现的“大班额”“择校”等现象,当时大量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入福安城区学校就学,导致生源剧增且分布失衡。

2011年9月,福安市委、市政府为了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品牌和师资优势,盘活薄弱学校资源,逐步消除“大班额”和“择校”现象,切实维护教育公平,决定整合福安实小、韩城二小和福安实小阳泉分校,组建“实小教育集团”,率先实施小学教育集团管理模式。

2016年3月,随着实小富阳校区的加入,实小教育集团形成龙江、南湖、阳泉、富阳四个校区,实行“四个一”(一个独立法人单位、一块牌子、一校多区、一套行政班子)和“七个统一”(师资统一调配、教师统一待遇、课程统一设置、教研统一管理、质量统一检测、考核统一评价和招生统一组织)。

实小教育集团成立8年多来,名校品牌效应和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发挥,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生动实践。福安实小南湖校区校长郑芝玲说:“南湖校区从一所弱校成长为受到群众肯定的强校,完全得益于集团化办学模式。”

可喜的是,集团化办学并未导致“四校一面”,相反四校区各自发挥优势,形成“一校一品”格局。龙江校区固本培元,提倡师生“做更好的自己”;南湖校区以“行知知行”践行陶行知真爱教育;阳泉校区以“水育文化”浇灌“花园式”生态学校;富阳校区以“自能教育”为办学特色。

如今,实小教育集团的成功办学经验已经辐射到更广的范围,第一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福安师范附小教育集团相继成立,进一步发挥了优质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城区教育均衡发展。与此同时,幼儿园三年行动计划、小学师生阅读行动、初中强身壮腰工程、高中课改工程等改革持续推进,福安全面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成效显著。

打出政策“组合拳” 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为了打造一支高素质城乡教师队伍,福安市委、市政府始终责任在肩、积极作为。

福安农村广袤,学校点多面广。前些年,随着农村学校学生人数急剧下降、边远完小校减少、教学点与初小校增多、农村边远学校教师结构性缺员等问题日渐凸显,严重影响农村教育质量。

搞好农村教育,关键在稳定农村教师队伍。2007年,福安市开始实施特岗教师工程,一方面在全省范围内率先确定农村特岗学校,其中小学195所、中学4所;另一方面,提高特岗教师待遇,先后出台一系列指导性特岗政策,陆续配套7项待遇,引导中心校优秀教师到下属农村校任教。

今年33岁的陈凤铃任教于福安市范坑中学,10年来扎根农村学校,从事英语教学。山区校的条件较差,但是这位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从不抱怨,她用扎实的专业教学能力,帮助一届届毕业生走出大山,考取心仪的高中。

“特岗教师政策改善了农村学校教师待遇低的问题,让我们得以安心教学。今年是我在范坑中学的第10个年头,希望未来能继续与山里的孩子一起学习、成长。”陈凤铃说。

福安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特岗教师工程至今,福安农村教育面貌焕然一新。中心校自愿前往下属特岗学校任教的大多是骨干教师、中层干部或学科带头人,目前活跃在农村教学一线的特岗教师保持在600人左右,农村教师队伍精神面貌明显好转。随着农村师资力量不断壮大,加之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和惠生政策的落实,近年来生源回流态势良好。

除了实施农村特岗教师工程,福安市还打出一套加强城乡师资队伍建设的“组合拳”。

针对城镇中心校教师超编、农村边远校教师缺岗的突出矛盾,实施教师编制动态管理,合理调配师资力量,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需求。在总体严控新增财政供养人员的前提下,每年保证一定数量编制用于补充新教师,逐步解决师资布局城乡结构性矛盾。

出台了《福安市“十三五”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试行)、《福安市教育系统人才培养及引进实施方案》(试行)、《福安市名优校长、名优教师及引进人才考核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福安市中小学“校长沙龙”实施方案》(试行)等文件,明确培养目标、路径和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行“三三三”师训模式,按照“合格、骨干、带头人、名师、专家”5个梯次的培养工作思路,推进名师团队建设。

“政策好,教师安心;教师好,学生开心;学校好,家长放心”,通过多措并举加强城乡师资队伍建设,为福安教育工作开创新局面提供坚实支撑。

教育扶贫落实处 点亮寒门学子求学梦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手段之一,国家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2007年10月,为确保国家各项资助政策顺利实施,使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运作,福安市教育局正式组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牵头管理和具体落实学生资助工作的各项事务。

成立12年多来,福安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为宗旨,积极做好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及各类学生资助工作,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探索出一个又一个创新做法。

福安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缪希荣说:“福安市生源地贷款人数多、资金量大,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着重抓好三个环节工作,包括前期的摸底和宣传、引导学生做好助学贷款工作流程以及贷后的管理。”

2017年开始,福安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还联合福安市农村信用社在边远的晓阳镇、松罗乡开设“联合办公、送贷进乡”一站式服务办理点,让两地办理大学生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及其家长不再长途跋涉。

据统计,2009年至2018年,福安市生源地贷款总量连续10年位居全省第一,贷款总额突破2亿元,帮助1.4万多名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

在积极落实县级配套政策方面,福安市自2012年起每年出资300万元作为大学生励志助学金,对每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新生给予一次性补助5000元,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国家补助10%的基础上增加2%的补助。2015年又出台了“368惠生工程”政策,提高义务教育寄宿生补助标准,对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的营养餐实行食品第三方配送,严格规范营养餐管理。

“教育扶贫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作,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缪希荣说,学生资助工作单靠政府投入还不够,还要广辟渠道,多方发动社会爱心人士加入捐资助学行列。

从2009 年起,福安市广泛开展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进行“一帮一、一扶一、一对一”的金秋助学结对扶助活动;全市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每个副科级以上干部帮扶1至3个困难家庭;组织大学生宣传员开展“资助政策乡村行”活动,深入全市20余个乡镇、街道,将资助政策送到贫困学生家中;社会各界参与捐赠蔚然成风,近10年来共筹集和发放各类奖助学金3000多万元,惠及学生2万人次。

教育心声

【声源】吕增华 (中共福安市委常委 宣传部长)

【见解】

近年来,福安市教育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加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先后荣获“福建省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市”“福建省教育工作先进市”“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市)”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为下一时期福安教育全面迈进教育现代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3年来,我们狠抓教育民生项目,累计投入5亿多元,完成项目100多个。一中新校区、附小溪北洋校区、实小富阳校区等先后建成投入使用,让老百姓享受到看得见的发展成果。3年来,我们扎实推进教育改革,实施了实验小学、第一实验幼儿园、福师附小等集团化办学,“初小衔接班”等多项改革,进一步激发体制机制活力,改革成果被《中国教育报》《福建教育》等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得到了中央、省领导的高度肯定。3年来,注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及中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逐步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我们出台了一系列优师惠生政策,将教师纳入全市人才系列出台奖励办法,提高农村教师补助、提高班主任补贴、成立励志奖学金,让每个贫困大学生都能顺利跨进大学门槛,实施“368惠生工程”让每个贫寒子女都能上得了学。在招生、教职工招聘和基建投标中全面实施阳光政策。所有这些极大调动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各类竞赛及高考、中考成绩均名列福建省和宁德市前列,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升。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为提高人口和劳动力素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福安市教育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城乡之间、各类教育之间发展不平衡。农村教育仍然薄弱,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改进,现代学校制度有待建立和完善。下一阶段,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部署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围绕新时期教育工作目标,实实在在地把质量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主题,把时间、精力和资源更多地用在内涵建设上,努力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实现我市教育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声源】林强(福安市教育局局长)

【见解】

教育是国之大计,也是社会民生。福安教育局要坚持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协调各类教育发展,切实提高教育发展质量。学前教育突出普惠化,义务教育突出均衡化,高中教育突出优质化。要加大对老、少、边、贫地区支持力度,要把农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健全覆盖城乡的均等化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要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促进就业创业。要更加注重释放社会力量办学活力,鼓励民办教育发展,创新和扩大教育服务多样化供给。要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千方百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少年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要大力支持民族教育,重视发展继续教育,为进城定居农民工、现代职业农民、现代产业工人等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继续教育培训服务。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更加扎实的实际行动,克难攻坚、改革创新,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而努力奋斗!

“数”说福安教育

学前教育  2015年,全市有幼儿园79所687个班,到2019年,全市84所715个班,比增5所28个班;在园幼儿22772人,比增1187人,专任教师1270人,比增101人,全市幼儿园适龄儿童入园率98.01%,上升1个百分点。

小学教育  2015年,全市小学62所,教学点66个,至2019年,全市63所,教学点53个,小学数增1个,教学点减少13个,在校生52865人,比增1542人,校舍面积309229.8平方米,比增20935.47平方米,专任教师2840人,比增56人。

中学教育  2015年,全市普通中学28所674个班,到2019年,全市27所697个班,学校减少1所,班级比增23个。在校生32689人,比增3248人,校舍面积387180.72平方米,比增23057.72平方米,专任教师2523人,减少127人。

民生项目  2015年,实施教育民生项目13个,完成投资2.07亿元,2016年,实施教育民生工程项目20个,完成投资1.03亿元。2017年,实施教育民生项目41个,完成投资2.21亿元;2018年,实施教育民生补短板项目19个,完成投资2.4亿元。2019年,实施民生补短板项目21个。

全面改薄  福安市“全面改薄”五年总规划校舍建筑面积127428平方米,建设项目204个。开工160968平方米,开工率126.32%,已竣工校舍建筑面积157253方米,竣工率123.4%;五年总规划设备购置金额1600万元,完成采购金额2210万元,设备采购完成率为138.13%。

(图片由福安市教育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