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行业篇 ▏宁德环保:合力治理 呵护绿水青山生态家园

工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翻看市环保局今年的“成绩簿”,一组数据颇具说服力:今年我市环保部门累计检查企业1800余家次,下达行政处罚决定205份,合计处罚金额2225余万元,办理“四个配套”办法行政措施418件……这组纸面上的数据,反映出了我市环保部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坚定决心。

今年以来,我市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为契机,响应全国环境执法大练兵,围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在对环境污染问题持续保持高压态势的同时,进一步创新生态环境执法练兵方式,加大监管执法督导力度,全面推进污染源普查,强化生态环境监测,有效破解基层“难办案”“办案难”“办难案”,实现监管执法效能提档升级。今年以来,共有4批次7人得到生态环境部表扬,助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环境监测 

大数据支撑  助力精准防治

近年来,我市环保局环境监测部门认真负责开展各项环保工作,全力推进城市空气质量、生活饮用水、重点流域水质、土壤等监测工作,努力保障环境安全,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大数据支撑。

首先是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截至2018年12月9日,中心城区已开展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341天,其中优级天气156天,良级天数158天,轻度污染天数27天,优良天数比例为92.08%。古田、屏南、寿宁、周宁、霞浦和柘荣等县已完成新增空气自动站的建设并与省环保厅联网。

生活饮用水是民生大事。为确保水源生态,我市环保部门严格按照《2018年福建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要点》和《2018年福建省生态环境监测方案》要求,开展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全面掌握我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

开展污普数据交叉审核工作。

市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共开展中心城区蕉城盛源水厂、金涵水库、陈家洋水厂等3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每月一期64项监测,每年一期全指标(111项)监测;11个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每月一期(单月62项、双月29项、两年一次全指标)监测工作。

同时,市环保部门在常规监测方面,认真完成地表水监测工作,严格监测数据管理,上报各类监测结果,按时完成月季报等编写工作。截至12月10日,完成了八都、赛岐等8个国控断面11期监测工作;完成了交溪、霍童溪、闽江(古田段)等9个省控断面6期监测工作;完成了古田水库、周宁芹山水库、蕉城洪口水库等10个断面3期监测工作。此外,市环境监测站还开展6个国考断面监测任务,作为国家指定的分析测站承担国家分配的半径400公里范围内国家考核断面水样分析任务。全年共完成本地自采自测水样2028个,国家分配任务的水样2624个。

环境监测系统组织业务大比武。

环保执法 

创新机制大练兵  打好防治攻坚战 

科技支撑执法

今年,我市已投入160万元建立起市级生态云环境监管平台,推动环境执法信息化、执法范围全面化、执法决策科学化、执法结果规范化。

据市环境执法支队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提升执法水平,使科技力量得到不断地运用和补充,已建立了重点污染源实时自动监控体系,实行企业端在线监控系统第三方全委托运营。同时充分运用企业端在线监控、走航监测、暗管探测、无人机等新技术新装备,推动‘互联网+监管’,在精确定位污染源后实施精准打击。

科技助力,提升办案水平和效率。市、县两级环保执法部门在福鼎市汽摩配加工和机动车维修两个行业110家“小微”企业中,开展了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试点工作,督促“小微”产废单位落实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指导企业规范危废管理及存放,帮助拓宽处置利用途径,集中收集处置危废40多吨,切实解决了“小微”企业危废长期积存无法处置的难题。此外,针对固体废物监管,我市环保部门完善电子管理体系,试点创新小微企业危险废物统一集中管理模式,破除小微产废分散、量小、易流失、风险大等问题,消除危废存量,实现全程监管。

我市还借助科技力量,综合运用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以及移送行政拘留等处罚手段,解决了一批影响环境的突出问题。同时强化长效管理,推动VOCS治理减排、小微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处理等突出环境问题整治。

执法人员利用无人机进行污染源排查。

创新执法机制

为进一步提升稽查效率,我市环境执法部门勇于创新,设立了“专人评查——集体讨论——网络促改”制度,指定专人每周从执法系统随机挑选案件评查、集体讨论执法建议、网络反馈办案单位整改;充分运用省环境执法平台“智能稽查”功能,通过“系统初筛——人工筛查”,从海量案件中精准确定稽查重点,并经现场检查、调阅卷宗、询问业务负责人、开展座谈会等方式,核实存在的问题,督促办案单位限时整改落实。通过在评中学、学中练,促进环境执法案件问题“早稽查、早发现、早整改、早完善”,带动执法案卷质量整体提升。

市环境执法部门还探索了提前司法介入的联动模式,将环境执法大练兵融入环保、公安联合开展的“清水蓝天”环保专项行动,充分发挥了“两法衔接”联动平台的作用。

今年5月7日晚5时,环保部门接到公安部门转来环境违法线索,霞浦崇儒乡濂溪村内有人从事非法猪皮加工。环境执法人员冒雨赶赴现场,与当地派出所公安干警开展联合执法行动。由公安民警控制环境违法行为人,环境执法人员负责查封相关排污设施,确保不破坏采样监测条件,保证了环境执法取证的顺利进行。截至目前,全市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12件,并打破区域界线,形成司法机关提前介入、横向紧密协作、纵向一体化的办案工作机制。

开展技能比武

为提高一线执法办案的整体水平,每月在全市范围内随机抽选执法人员,开展“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环境执法比武竞赛。线上比武通过临时组建微信群发放竞赛资料开卷考,线下比武通过集中笔试闭卷考,同时设置环境违法模拟现场,检验执法人员发现问题和运用移动执法APP固定证据等能力。通过竞赛发现短板、找准差距、弥补不足,形成“学、练、比”的闭环效应和良性循环。目前,已开展5期竞赛,参与竞赛执法人员数超180人(次)。

线上线下比武,一线执法有力。今年10月份的一个周末,执法人员接到群众举报称,蕉城区赤溪镇宣洋村有人以废线路板为原料非法冶炼制铜,严重污染环境。环境执法人员放弃周末休息,立即赶赴现场开展突击检查。在现场检查时,企业主逃走,现场留有冶炼锅、配电箱、储水箱等生产设备,道路及周边低洼区域随处可见非法倾倒的冶炼残渣。

为防止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执法人员连夜组织将冶炼残渣收集装车、过磅,并转运到另一家企业危废库中临时储存。经称重,冶炼残渣严重超标,涉嫌环境犯罪,环保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侦办。由当地乡政府组织捣毁并清理非法冶炼设备,这个隐藏在偏远山上的非法冶炼点被彻底取缔。

通过多渠道的监管,全市各级环境案件质量普遍提升,其中市本级大练兵综合排名稳居全省前三,古田县排名由全省中游跃居前三甲。市环保局还注重案件办理的分析总结,共撰写了7篇典型案例分析材料报送省生态环境厅,将其中2篇优秀案例推送至生态环境部,作为全国优秀案例汇编成册。

在“大练兵”期间,我市各地积极选派业务骨干参加生态环境部各类专项检查、省市清水蓝天交叉执法检查、环保“三合一”督察等工作,在环境执法舞台上学、练和成长,擦亮了宁德环境执法名片。我市环境执法大练兵成效突出,其先进工作经验被全国环保系统推广,展示了我市环境执法的精湛水平。

工作人员在青拓镍业进行监督性监测。

污染源普查

高效推进入户调查 有效落实整改对策

今年9月污染源普查入户调查工作开展以来,我市认真按照国家和省里的统一部署,抓好顶层设计,强化统筹安排,积极协调推进,确保我市入户调查工作顺利开展。目前,我市已全面完成入户调查与数据上报专网工作,正积极推进数据质量核查工作。

在我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各级环保部门认真落实“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负责人协同抓”的责任机制,统一部署,精心组织,提前谋划,促使入户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为建立一支熟练掌握普查相关知识与要求、职责清晰、操作规范、高效文明的污染源普查队伍,我市采取有效措施,强化两员培训。对选聘的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培训之前市普查办特别制订培训大纲,主要内容有各类普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定、普查终端录入设备及普查软件的使用、不同污染源普查技术路线、数据采集流程及方法、数据录入及审核方法、普查数据质量保证等,并收集整理资料汇编成册,让各个教员进行备课示教。还通过先理论后实践、边讲解边操作、有交流有考核的方式,专门安排参训人员前往宁德金盛水产有限公司、福建安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结合实地开展试填报工作,针对试填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座谈答疑,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整个培训先后组织理论授课16个课时、交流研讨2场、书面作业考核3次、现场操作2次,收到预期的成效。为更好地完成全面入户调查工作,加快工作进度,确保数据质量,市普查办多措并举强化调度督办。市普查办每周组织不少于两次的推进会,入户调查工作开展以来共召开13次现场会商会、6次视频推进会,及时掌握各地工作进度和填报质量。

市普查办还成立核查组,对污染源普查入户调查阶段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核查组采用座谈交流、查阅报表、实地查看、电话追踪等方式,对照入户调查对象名录随机抽查了正在运行的企业,逐一核查各地工作方案是否落实到位、报表制度和指标是否全面掌握、采集填报的数据是否真实有效,并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现场研究整改对策,有效促进了工作推进。

(图片由市环保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