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雏鹰振翅飞 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开展科技教育侧记

学生对机器人进行编程。

机器人展台上,各式各样的机器人一字排开,威风凛凛;科学节上,五花八门的科技小制作,令人目不暇接;智慧种植园里,科学与实践结合,寓教于乐。

近年来,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深化教育改革,打造科技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通过培养专业教师,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氛围。

3月7日,记者来到该校,近距离感受学校浓郁的科技氛围。

搭建创新平台  

近年来,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提炼出“追梦教育”的教学主张。

何谓“追梦教育”?“‘追梦教育’就是人生理想教育,追求精致教育、发现美感教育、实现优质教育。”校长阮光清的话一语中的。学校以“三位一体,四色行动,五育并举,六艺齐飞”为追梦路径,架起有梦、追梦、圆梦的运作框架。

智慧种植园里体验传统农耕乐趣。

一直以来,学校在校本教材教育过程中,注重创新教学方式内容,加大对学生科学教育力度。创建智慧校园建设是科技教育的基础,两校区76个教室全部配备84寸一体机,拥有数字书法室、录播室、形体室、科技馆等40间专用教室。

在编排课程内容时,学校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走进科学世界。

2014年以来,学校创新开设“周四少年宫”,每周星期四下午,实行“走班选课”方式,打乱平时的班级,共安排38个异彩纷呈的“魅力小社团”,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社团课,体验自主读书、自主活动、自主成长。

如今,学校科技教育雏形初显:香樟图书馆拥有纸质藏书六万多册,电子阅览共享线上网络资源60余万册,是学生精神的家园;数字书法室实现传统艺术与现代化科技的高度融合,是学生获得传统文化的学园;科技馆在宁德市科协的支持与帮助下,拥有近百件展品,以参与、体验、互动性的展示手段,是学生科学启迪的乐园;智慧农场巧妙运用楼顶空间,开辟传统农耕园与现代化智慧种植园,是学生劳动实践的乐园……

打造科技课堂  

3月7日这天,又逢“周四少年宫”开课。刚刚结束第二节课程的六年级三班学生郭耘辰径直“冲”向科技教室,这是他一个星期以来最期待的课程之一。

▲机器人社团。

教室里整齐地摆放着几台电脑、机器人比赛赛台和多种教学设备。下午4时,上课铃声准点响起,在老师程啟航的带领下,郭耘辰和同组小伙伴开始为机器人进行编程。

“今天上课内容是让机器人完成模拟海底管道的拼接。”程啟航介绍,学生将通过拼装机器人、编制机器人运行程序、调试和操作机器人完成这一规定动作。

不多时,机器人赛道上放置了几个已经完成编程的机器人,学生们跃跃欲试,希望在赛道上“一较高下”。“我每天晚上完成功课后,都会花时间练习和琢磨机器人的拼装、编程和调试。只要遇到无法攻克的难题,就会主动询问老师解决办法。”郭耘辰的眼里透露出的是对机器人制作的满满热爱。

彭睿熙是一名四年级的女生,去年省运会开幕式现场的机器人表演令她十分震惊,当即决定加入机器人社团。接触机器人课程的半年里,彭睿熙的学习兴趣愈发浓烈。“科学的世界有着无穷的奥秘,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够探索它。”彭睿熙说。

“机器人课程可锻炼孩子动手动脑、临场应变能力,训练孩子团队协作意识,对孩子来说,这既是一场体育活动,也是很好的社会实践活动。”程啟航介绍说,为了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从2015年开始机器人社团加入“周四少年宫”课程,参加社团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多,学校每年都会新增教学设备。

开展科技活动  

随后,记者来到科技小制作的课堂。此时学生们正在完成“穿越火线”科技制作,教室里不时传出阵阵惊叹声。

这是一款模拟火灾报警器的科技小制作。“室温下温度感应器为断开状态,电路断开,当火灾发生,室内温度升高,达到温度感应器的阈值,电路接通,蜂鸣器就会发出警报。”科学老师林宏文一边向学生讲解原理,一边介绍组装方法。

来自四年级二班的学生王志嘉很快完成了制作。“虽然有些高科技的发明离我们很远,但是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却就在我们身边,科学课让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王志嘉说。

科技教育不仅要进行理论、知识的教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动手实践。“学校从学生一年级起就将科学课纳入校本课程,有些科学知识并不是那么浅显易懂,有的是枯燥无味甚至深奥难懂的。可以利用这个课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动手实践,用实验现象进行解释,使学生理解学科学的意义。”林宏文说。

近年来,学校整合引进多种资源,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选择活动内容,通过举办科学小发明、小制作、手抄报等比赛活动,实现科技普及教育点面结合。去年12月,学校还举办了一年一度的的科技节,开展了读一本科普读物、赏一部科技影像,记录下感动你的科学故事、做一个小实验等一系列科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