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茶

农历三月的美恰如一盏春雨刚沏的新茶,由光阴堆积的情感亦如盏中的茶叶,沉淀下一片片零碎的过往,或浓或淡,或深或浅,让人回味无穷。

“一瓯茶鼎煮,十载挂杯猜。且喜逢佳节,相欢笑口开。”每年清明节这天,喝清明茶是孩提时翘首以盼的事,说是每年喝清明茶的孩子,会比没有喝的孩子聪明许多,农村里一直沿袭着这样的习俗。每位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聪明点,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况且在那物质极为匮乏的年代里,能喝上糖茶,自然是孩子们无比高兴的事。

清明节那天,母亲总是把上山采茶回家制茶视为当天的要事。早早便戴上尖尖的竹笠,出门上山采茶。印象中的清明采茶图,母亲便是画面中的仙女。细细的叶芽,慢慢从指尖聚到手心,从手心丢进菜篮。当时的茶树寥寥无几,参差不齐,自然就没有茶波翻浪的景色。茶树是种在地瓜地的边缘,名曰“菜茶”。当时的耕地归生产队,主要种植口粮——地瓜与马铃薯。母亲要采茶也只能到自家的“自留地”。家庭人员少的,只有采几把鲜茶叶,通常选取少许茶尖直接放到瓯里,加上些许白砂糖。我家兄弟多,况且父亲又爱喝茶,母亲自然要想方设法多采些回家。洗净锅台后,就小心翼翼地杀青、揉捻、烘干。在手工制茶的过程中,揉捻是技术活,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逐渐形成条索。炒时,手握茶叶松紧应适度,太松不利紧条,太紧茶叶溢出,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产生烟焦味。围在锅台边的兄弟,不仅可以闻到从锅里散发出的阵阵清香,也会从青茶到干茶制作的不易过程中感悟许多生活的不易。

滚烫的热水下,清明茶在杯中不停地翻滚和舒展身躯,依稀的吱吱声后,一丝丝一缕缕清香,弥漫整个屋里。一人一杯糖茶,不仅满足了每个兄弟的求聪明心愿,也满足了许久没有品到甜味的希求。用心慢慢地品尝着母亲制成的清明茶,心底弥漫着一股乡土味道的和谐与幸福。

清明时节采制的茶叶嫩芽,由于春季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因而清明茶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此时的茶无病虫危害、无污染,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香高味醇,奇特优雅,自然是一年之中的佳品。在医生眼里,清明茶有养肝清目、化痰除烦渴、清脑提神的功效,这不印证了“喝了清明茶就会聪明”的说法?

故乡的清明茶,是离乡背井心灵的栖息地,不会因为光阴荏苒,时过境迁。每当夜深人静时,疲倦、困顿时,想起故乡的水土、故乡的人事,都会让心得到慰藉,灵魂得到净化。这,就是清明茶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