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教育事业搭乘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

一项项有力的政策、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一张张幸福的笑脸……2018年,我市教育事业搭乘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展现了宁德教育的“速度”与“形象”,硕果纷呈。

这一年,全市实施教育补短板项目127个,竣工42个项目,新增学位2.48万个。

这一年,全市13所职业院校先后与宁德新能源、青拓集团、东南铜业、上汽集团等127家企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2018年,各职业院校为我市输送毕业生2800多人,成为宁德产业发展的后备力量。

这一年,13所中小学校被确定为 2018年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65所学校的运动员在第16届省运会上斩获80枚金牌。

……

累累硕果的背后,凝聚着我市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和智慧的汗水。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去年以来,我市教育部门紧紧围绕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两大核心任务,实施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惠民利民举措,为教育更好更快发展注入了动力,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

特色教育让孩子健康成长。 闽东日报记者 王志凌 摄

补齐短板,教育插上腾飞翅膀 

走进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小学,崭新宽敞的教学楼显得简洁大方,颇具现代感,数字图书馆、远程多媒体教室、科学实验室、录播教室、音乐室、舞蹈室……各类功能室配置齐全。

作为缓解中心城区就学压力而实施的重要补短板工程,东侨二小占地面积28.89亩,建筑面积为19536平方米,总投资6800万元,设计办学规模为30个教学班、1350个学位。该项目从2018年1月动工到2018年8月建成,建设总工期仅为195天,9月3日投入使用,其高质、高效,彰显了宁德教育的“宁德速度”。

改善教育办学条件,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和重点。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中心城区专题调研教育工作,了解教育资源情况,研究破解中心城区学位供给、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问题,推进了教育补短板项目的实施。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决定采取创新举措,市本级采取PPP模式将宁德一中新校区、宁德师院医学院、宁德职业技术学院二期、宁德师院附小署前校区扩容项目打包运作,有效破解了资金难题。

各县(市、区)也创新资金筹措渠道,屏南县用EPC模式建设屏南一中、国宝小学、公办幼儿园等教育项目;福安市引入国企和民营资本参与普惠性学前教育工程包建设;霞浦县发行地方债券资金用于教育补短板项目建设……各地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学位的有效供给也得到有效保障。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市已完成年度投资25.4亿元,实施补短板项目127个,其中竣工项目44个,新增学位2.48万个,在建项目48个,前期工作项目35个。 

同时,我市教育部门从2014年至2018年,扎扎实实地开展“全面改薄”工作。五年内规划建设校舍面积34万平方米,目前已开工项目建设面积40.8万平方米,占规划建设校舍总面积120%;已竣工项目面积36.3万平方米,占五年总规划校舍建设总面积的106.75%。累计投入资金9.2亿元,超额完成省里要求的2018年度目标任务。

精准帮扶,教育助推全面小康 

每天放学后,蕉城区洋中中心小学“小树苗留守儿童之家”生管老师都会在校门口等候孩子们放学,而在这座三层的宿舍楼里,食堂、寝室、图书角、活动室、电视、电脑等一应俱全,留守儿童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暖。这是蕉城区“128爱心工程”建设的一个生动剪影。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为助力贫困生通过掌握知识改变命运,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我市教育部门从吃、住、行等方面倾情关爱农村中小学生,涌现出了蕉城区“128爱心工程”、福安市“368惠生工程”、福鼎市“3296精准惠生工程”等典型做法,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寄宿生在校基本实现食宿全免。全市182所寄宿制学校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学生超过1.41万人。

助学金和补助金发放更是贫困生盼望的“及时雨”。2018年,我市共发放各类助学金和补助金9899.54万元,受益学生4.71万人。其中发放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和政府补助共1856万元受助1.72万人次(含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受助建档立卡学生)。市本级和9个县(市、区)建立了学生资助“应急救助”制度,共为178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救助资金47.86万元。办理近1.9万笔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放贷款近1.4亿元。

同时,我市教育部门深入开展“大手牵小手”帮扶薄弱校工作,推进了教育走向均衡。去年以来,进一步深化厦门、福州、泉州、莆田等对口帮扶的较发达县(市、区)与我市6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开展“手拉手”帮扶。全市共派出630名骨干教师到乡村中小学支教,派出91名教师到贫困县对口帮扶。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城区“小片区管理”和农村薄弱校“委托管理”的管理模式,推广“名校办分校、老校带新校、强校扶弱校”等办学模式,带动城市新区新建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实质提升。目前,全市已有361所中小学、幼儿园参与其中,有效缩小县域、城乡、校际的教育差距。

产教融合,教育全力服务产业 

2018年11月,由宁德市教育局、宁德市人社局联合主办的职业院校与大型企业校企合作商洽会在宁德财经学校召开,上汽集团、宁德新能源、时代新能源、青拓集团等4家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介绍了各自企业的用工需求,并提出与职业院校开设联合办学的新思路。

“学以致用育人才”,商洽会的召开,是我市职业教育全力提升服务地方发展能力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为适应产业经济发展,我市建立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对接服务我市锂电新能源、不锈钢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铜材料等四大主导产业和传统电机产业。增设新能源汽车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有色金属冶炼、新能源汽车制造与装配、汽车电子信息技术等专业。全市13所职业院校先后与宁德新能源、青拓集团、东南铜业、上汽集团等127家企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开设上汽集团汽修专业冠名班等企业冠名班、订单班30个,10所职业院校“引企入校”联姻19家企业,3所职业院校到6家企业(单位)“入企办学”。

与此同时,各职业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发展,全市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面积达9.39万平方米,实训设备总值2.15亿元。据统计,2018年各职业院校为我市输送毕业生2800多人,为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

百花齐放春满园。今后几年,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围绕 “育人”,构建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围绕“公平”,着力回应人民群众教育关切; 围绕“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围绕“创新”,推进教育机制体制再完善, 为全市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全面实施“一二三”发展战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