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荣富溪镇:文化增添活力 旅游更有魅力

位于柘荣西部的富溪镇自古便是一方宝地,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富溪镇不断挖掘整理古商贸文化和红色文化,做大做强文化品牌,通过文化带动旅游,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新路子——

富溪全景 魏高鹏 摄

历史悠久的归驷桥、清幽空灵的福温古道、古色古香的明清老宅……“五一”假期,记者走进柘荣县富溪镇富溪村,仿佛走进了一段凝固了的历史。来来往往的游客在这里驻足,倾听岁月声音,饱享文化盛宴。

“以前就知道富溪扁肉在柘荣远近闻名,这次到了富溪才发现,比美食更诱人的是当地浓厚的文化底蕴。这次带孩子来,不仅让他接受了红色教育,也让他感受到富溪繁华的古商贸文化。”来自柘荣城关的游文强说。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富溪镇坚持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理念,以修缮古迹、传承文化为着力点,挖掘文化内涵,提升红色文化和古商贸文化,建设“诚信”公园,并将秤砣馆、筷笼馆、人民银行、农业银行、红色一家人等景点串点成线,走出了一条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文化旅游发展路线。

由西向东的富水,把富溪镇富溪村分成南北两部,里街和外街两段街市就坐落在富水南岸。沿街,历史上曾分布有盐粮、棉布、药品、烟酒、水产、面食、客栈等商铺100多间,街市上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商业十分繁荣兴盛。

银行遗址

富溪古商贸文化的繁华从镇上拥有的两处银行遗址就可以看出。1949年6月15日,富溪人民迎来了中国人民银行柘荣县支行。25年后的1964年3月1日,中国农业银行柘荣县支行成立。两家银行旧址为当时经济繁荣的富溪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富溪村外街有一间不大的“秤砣馆”,展示着不同年代,不同质感的秤砣,有金属的、瓷制的、粗陶的、青石的。秤砣大小不一,形状也是多种多样,有梨型、如意型、官帽型等。

秤砣博物馆

“大大小小的秤砣,虽是普通而平凡的物品,但却是富溪镇自古以来公正、公平、诚信的象征,更是富溪人铁心扎实、一沉到底,挺直腰杆、不畏重负,威严准确、千钧一鼎的精神所在。”富溪村党支部书记吴雄英说。

“秤砣馆”的隔壁是一间“筷笼馆”, 筷笼的质地以陶瓷和砖雕为主,多为热心的富溪镇村民自发捐赠。吴雄英介绍,“每个时期的筷子笼都代表特定时期下历史文化特征,是富溪古镇文化的一部分。”

筷笼馆

富溪镇不仅拥有悠久的古商贸文化,还有着浓厚的红色元素。近年来,富溪镇加大对红色文物的保护和维修力度,进一步收集整理红色文化原始资料,使红色文化与旅游互融互进。

在富水南岸里街,坐落着一栋两层土木结构的明清古民居。昔日,这里不仅是各地红军游击队员的秘密交通站,还是富溪、黄柏一带共产党员秘密联络和发展新党员重要活动场所之一。在这座老房子里曾生活着父子孙三代共9口人。他们作为交通站秘密联络员,借着开盐粮棉布商铺的掩护,为地下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传递情报、联络四方,被柘荣苏区群众誉为“红色一家人”。

里街秘密交通站

特色红色文化,让“里街秘密交通站”成为富溪镇廉政教育基地、党员教育基地。“基地将富溪秘密交通站旧址背景故事制成展板悬挂于长廊,并制作了实物陈列展柜用于存放和展出历史文物、照片等物件。”吴雄英告诉记者,自基地开放以来,已接待党员干部、群众和中小学生8000多人次。

在挖掘文化内涵的同时,富溪镇在古街修旧如旧上下足了功夫。先后完成了村道硬化、水利修复、村内路灯改造、造福工程防洪堤及护栏建设等,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居环境。

富溪村新貌

“我在富溪村长大,从最早的阡陌小路到水泥路再到今天的柏油路,变化真的很大。看到富溪变得越来越好,我感到十分自豪。”家住富溪村新街的游周平感慨道。

“下一步,我们将对现存的古民居进行修缮保护,开设剪纸体验馆和农民画家工作室,让游客参与其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与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我们还将对福温古道里街段进行改造,不断提升‘里街秘密交通站’的红色文化内涵。”吴雄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