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风采|魏鼎泰:毫厘之间识病灶

魏鼎泰指导研究生进行学术研究

6月10日上午7时30分,距离上班时间还有30分钟。市医院放射医学影像科主任魏鼎泰像往常一样来到了医院,翻看病人病历和影像片,与医生交流治疗方案,指导研究生论文写作……他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从参加工作至今,魏鼎泰从事放射医学影像工作已经27个年头。

1992年,魏鼎泰以优异的成绩从福建医科大学临床专业毕业,来到了市医院,进入很少有人问津的放射医学影像科。作为市医院第一批应用CT、核磁共振的医生,他每天“埋”在一堆影像片中,找寻着毫厘大小的病灶。“医学影像专业对身体有一定伤害,而且在当时也是一门新兴的专业,不少医生存在顾虑。但在我看来,这更需要有人去担起这份责任。”魏鼎泰说。

医生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进步的职业,从事放射医学研究更是如此。1999年,魏鼎泰如愿考上天津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3年后,刻苦勤奋的他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完成了学业。当时宁德的医疗技术与发达地区还有不小差距,他毅然回到市医院,助推家乡医疗事业发展。

刚刚回到工作岗位没多久,一个挑战便摆在了他的面前。市医院一位患者因肝硬化诱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情况非常危急。病人家属甚至做好放弃治疗的准备。魏鼎泰主动提议,采用介入法进行手术。但在此之前,这类手术在市医院的“实战”数据为零。失之毫厘,有可能谬以千里,魏鼎泰身穿22斤的“铅衣”,在手术台前奋战5个多小时,将病患从死神手上拉了回来。这台手术也成为福建省第一个双介入法治疗该疾病的案例。

“患者需要高水平的诊断,才能实现更加精准的治疗。”20多年来,魏鼎泰不忘初心,在医学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2008年,他又远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分子影像中心,系统学习国外分子影像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先进技术经验。回国后,他继续进行缺血性脑卒中及相关条件下缺血性脑卒中的基础研究和相关的分子成像研究。2010年又考上博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放射影像专家张云亭教授,更加深入研究神经影像学。此时,国内各大医院更是开出许多“诱人”条件,魏鼎泰都婉言谢绝。“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服务对象是病患,无论在哪里都可以为病患解除病痛。”魏鼎泰说。

近年来,影像技术发展速度快,在精准治疗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魏鼎泰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医疗技术,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前来问诊的病患络绎不绝,他以“慧眼”识别疑难病灶,以“仁爱”之心为患者着想,以“严谨”精神传道授业。

如今,魏鼎泰的研究领域主要为脑血管病的功能和分子影像,目前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科研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科研成果获多项省市科技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