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创新实施“1+N”模式引领教育加快发展

寿宁一中全景图 (寿宁县教育局供图)

教育工作优先研究、教育事业优先规划、教育经费优先拨付、教育问题优先解决、达标工程优先实施……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彰显出民生温度和厚度。近年来,寿宁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把教育作为强县之举,积极探索建立“1+N”教育发展综合改革模式,充分激发教育发展新活力,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小县办出大教育。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孩子们都能接受教育,接受更好的教育,是提升广大山区群众幸福指数的一项硬指标。近年来,寿宁县立足县情、放眼长远,制度先行、细化载体,在提升教育质量、补齐教育短板、强化队伍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寿宁县副县长黄建恩说。

创新模式壮根基

撤并教育机关股室;取消职称评聘投票环节;重新审核抽调人员;在全市教育系统率先实行人脸录入签到制度,彻底杜绝“在编不在岗”、吃空饷的问题……

近年来,寿宁县始终把教育作为民生建设的头等大事,结合县委巡察组发现的问题,对机构臃肿、职称评聘、无序抽借调、违规招生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实施铁腕整治。

在此基础上,经过寿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推动,制定出台“1+N”文件,即以《关于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主,配套《关于改进全县教育系统职称评聘的暂行规定》《关于规范教师调动和借用管理等工作的若干规定》《关于全县学校年度奖励性绩效考评实施方案》《关于开展集团化办学试点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实现了关键领域与敏感事项按章办事、按文处置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真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全县教育风气为之一清。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队伍建设既要‘严管’也要‘厚爱’。”寿宁县副县长黄建恩说。

寿宁坚持把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改进绩效奖励、职称评聘、成长培养等方式方法,注重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倾斜,全面激活教师队伍内生动力。

“去年年度奖励性绩效加上班主任津贴发了5000多元,这是我从教20多年来,首次领到这么多钱,虽然教书育人是我们的本分,但待遇提高,也意味着我们教师的付出得到了认可,感谢政府。”寿宁鳌阳小学班主任肖丽梅说。

2017年以来,寿宁县实行量化绩效,打破分配“平均主义”。制定出台《关于全县学校年度奖励性绩效考评实施方案》,全面推行绩效管理量化考核制度,全县统一设置指标、考核目标和评分细则,学年末统一组织量化考评,综合评定各校的年度考评等次,用量化来衡量教师的年度工作绩效。

该县财政专项设立全县学校年度奖励性绩效基金,以当年全县在编在岗教师第一个月工资总额为基数,40%用于培优辅差和超工作量奖励,60%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奖励性绩效和其他统筹奖励,重点向一线任课教师倾斜,向工作量大、教育成绩突出的岗位倾斜,拉开分配差距,让“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

“如今,教师队伍的精气神更足了,教育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量化考核,多劳多得,优劳多得,有章可循,公平公正透明,教师的待遇提升,彰显的是政府重视教育的态度,收益的是广大一线教师,最终反哺的是学生和家长。”寿宁鳌阳小学校长缪步华说。

2017年以来,寿宁县财政共拨付1400多万元奖励性绩效,充分发挥出奖励性绩效的激励向导作用。

除了在资金上扶持改善教师的待遇,寿宁县还通过优化职称评定,有效解决了部分教师长期已评未聘的历史遗留问题。同时,坚持一线倾斜的原则,明确规定新增可评聘职称数的80%应当用于一线全职教师的职称评聘,兼任教辅和行政工作的任课教师所占比例不超过20%。

寿宁三所城乡小学开展视频互动课堂教学 (寿宁县教育局供图)

为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寿宁创新培养模式,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建立“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成长机制,目前全县共培养省级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9人、市级36人、县级188人;市级名校长培养对象7人;市级骨干教师10人。

通过这些举措,寿宁进一步完善教师管理体制机制,让每位教师能够安心舒心地从事工作,教师队伍的安全感、归属感与幸福感不断提升。

书香墨香满校园

走进寿宁县大同小学,每一个角落都渗透经典,每一间教室都飘溢书香。

“学校里的许多学生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他们普遍缺乏来自家长的督促和教育,而‘书香校园’活动的开展补齐了孩子们在阅读方面的短板。”大同小学校长郭成法说。

要让孩子们浸润在书香文化中,营造浓厚的人文气息必不可少。图文并茂的励志故事与经典文化扮靓了校园文化墙、教学楼楼道;各班开设读书角,配备统一的书橱,设置主题阅读宣传栏以展示读书成果;仿廊桥设计的鸾峰书苑内,软硬件设施齐备,藏书达5万册……走到哪儿都有书,是学校给每一位学生的阅读“福利”。

为确保每位学生每日在校阅读时间不少于1小时,该校立足“书香”阵地,广泛开展晨诵、午读、晚习活动,自编了晨诵校本教材、阅读指南,将“悦读”落到实处。

随着书香校园建设的开展,该校阅读氛围日益浓厚,孩子们的写作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4年1班的黄靖媛所写的读书观后感便在“福建省第五届‘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中获得优秀奖,并编入《看书傍成长》丛书。

“现在我每个月至少会阅读6本以上的课外书。这些书开拓了我的眼界,增长了我的知识,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黄靖媛笑着说。

大同小学浓郁的“书香”飘荡,而在寿宁实验小学,淡雅的“墨香”也在校园四溢。

在该校书画室内,一幅幅书体不一、风格独具、端正美观的书画作品跃然眼前,呈现出师生深厚的笔墨功力,展示了该校“墨香校园”建设的成果。

“重视书法教育是我们学校的传统,在20年前学校就开设了写字课。”寿宁实验小学副校长夏荣书介绍,为推进“墨香校园”建设,在原有基础上,该校去年制定了《寿宁县实验小学书法教育实施方案》,严格落实每周一节的书法(写字)课。同时,开办书法社团,将每周二、周四下午最后一节定位为社团活动时间。

读满腹文章,写一手好字。目前,“两香校园”建设工作已在寿宁各中小学全面铺开。“我们将把‘两香校园’创建打造成寿宁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眼品牌,让孩子沐浴在书墨飘香的文化环境中,成长成才。”寿宁县教育局局长吴光淮说。

寿宁县大同小学阅览室一角 王东东 摄

补齐短板促均衡

崭新的教学楼、漂亮的图书馆掩映在绿树中,宽阔的操场上活跃着学生的身影,教室里高配置的教学设备随处可见……这是寿宁坑底中心小学别样的景致。

“对比过去,学校现在的变化真大,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坑底中心小学教师陈长林扎根乡村教育30多年,见证了这所学校的巨大变迁。他回忆说,旧校区仅有两层瓦房;操场狭小,体育课只能跑圈;师资有限,不少都采用复式班教学。

坑底中心小学是寿宁推进教育补短板的缩影。近年来,寿宁县紧盯薄弱环节,对接社会需求,加快补齐发展短板,满足人民群众获得更好教育的期待。

寿宁县坚持适度收缩农村校点、扩大城区办学规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有序推进“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办学相对集中、高中基本向县城集中、乡镇公办幼儿园全覆盖”,城乡办学初步实现优质均衡。通过新建、改扩建、腾挪转换等方式,形成一批教育补短板工程包项目,实施推进寿宁一中、寿宁六中、鳌阳中学、茗溪小学、大同小学、实验幼儿园的扩建增容,启动寿宁职专、县委党校、教师进修校、电大工作站、成人中专“五校”整体搬迁项目。到2020年,寿宁基本可破解城区教育资源不足、“大班额”问题。

为了满足学生“有学上”,同时保证学生“上好学”。寿宁县整合城乡资源推进“集团化”办学。

该县按照“品牌托管、资源共享”的原则,制定出台《关于开展集团化办学试点的实施方案》,积极推行“1+N”集团化办学模式,以城区学校为核心校,与若干所乡镇学校进行捆绑,实行“大手牵小手”,形成若干个学校共同体。目前,已通过下派一中副校长担任四中校长、选派一中教师到四中支教、两校定期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等方式,试点推进寿宁一中与寿宁四中集团化办学,实现全面联动、资源共享,为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积累了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