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早餐中国》,宁德90后导演将镜头对准家乡!

一份早餐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健康的生活

有时更是一种对于故乡的思念

前段时间

一部贼好看的下饭纪录片

《早餐中国》

片中关于宁德的特色早餐

洋中拌水粉、福安水煎包、霞浦闽南糊

在播出后刷屏了宁德人的朋友圈

引起了热烈反响



来自宁德的青年导演刘圣辉参与了该纪录片的分集拍摄,并与团团分享了背后的故事。

“对于能成为《早餐中国》纪录片导演组成员,我感到十分的荣幸。早年前,陈晓卿导演的作品《舌尖上的中国2》在央视热播时,我也模仿着拍摄了《舌尖上的宁德》,正因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才让我真正地进入纪录片这个行业。如今,能和陈晓卿导演的名字出现在同一个作品中,成为《早餐中国》导演组成员,对我本人和团队来说都是个很好的历练机会,这也是榜样的力量。”

人间烟火,抚慰人心

吃一顿丰富美味的早餐,成为一种小奢和小确幸。刘圣辉导演告诉团团,团队里有很多90后导演,作为其中一员的他,坦言每天的早餐都很随意,忙碌的生活早已让“吃早餐”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此次《早餐中国》的拍摄,不仅是想把丰富多样的地域早餐文化呈现在大众眼前,更想把享用早餐的仪式感介绍给年轻人,让他们重拾早餐习惯,在忙碌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有些满足,只有家乡的风味小店能带给你。所谓“人在异乡,胃在故乡”,在外的异乡人最思念的莫过于家乡的那一口滋味。《早餐中国》每一集的弹幕上常常铺满了各地网友的留言,许多身在外地甚至海外的网友每天都准点守在屏幕前,盼着有朝一日可以看到自己家乡的早餐美食。“为了寻回家乡的味道,节目组走遍全国,拍摄正宗地道的早餐,记录藏匿在巷子里的味道,同时也宣传了早餐文化。”刘圣辉说到。

照进小人物内心

用镜头捕捉真善美。《早餐中国》以一种在美食片中讲述故事的方式 呈现。我们可以看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人,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店。每一家被选择拍摄的早餐店,平凡又普通,那些美食的制作者也都是普通老百姓。满满的人情味都糅合在了细枝末节的片段里。

“出于对家乡美食的熟悉与热爱,第一季的《早餐中国》中,我们拍摄了福安赛岐水煎包、洋中拌水粉等几个宁德早餐选题,当我们看到这些家乡美食在平台上热播,并受到全国乃至海外观众的喜爱与追捧时,我们心中的成就感与自豪感也油然而生,感觉一切辛苦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导演刘圣辉告诉团团,希望能将家乡的美食向全国推广一番。

关于霞浦闽南糊片段播出后,节目组同事便收到了老板真挚的致谢。导演刘圣辉谈到:“由于节目的播出,这些小人物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他们纯朴的言语和暖心的举动会让观众真实的感受到人与人之间质补的温情!”

拍摄的背后

拍摄过程是开心也是辛苦的。镜头将简单的食物拍得诱人,充满烟火气,主人公也具有真实感。就好比在拍摄闽南糊时老板娘乐观开朗的性格是三沙女性的代表,而令刘圣辉导演印象深刻的是她每天都要化妆,打扮漂漂亮亮的。

然而在拍摄期间也遇到过一些难题。作为早餐主题的纪录片,短短一集5分钟的《早餐中国》,拍摄的素材往往需要花上几天的时间。早上3点多就要出发拍摄,一般第一天都是在观察和拍摄早餐店内部情况、做早餐的过程与食物的特写,然后通过与老板、食客们的聊天,记录他们平凡生活中最真实有趣的细节。

不过在拍摄中最大的难题就是选题,要找适合的早餐以及适合做早餐的人。每一个早餐店的老板,都是普通的老百姓,他们需要一个熟悉镜头与导演的过程,因此前期的沟通交流、建立信任也需要一些时间。导演刘圣辉说:“本次拍摄呈现的都是真实的氛围,由被拍摄者主导拍摄的氛围和情景。”用状态性的镜头带我们感受市井生活中的人情味。

择一事,终一生

1990年出生的刘圣辉是宁德市蕉城区洋中镇人,曾在福州、厦门从事传媒工作。2014年,在外学习传播与新闻的他,选择回到宁德。2016年他与2名热爱电影艺术创作的90后小伙伴,成立了“福建壹方维度传媒有限公司”。他希望通过公益片,可以让宁德传统的老手艺,成为宁德的品牌,在宁德旅游产品包装、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

刘圣辉的影视作品中常常充满着浓重的乡土情怀和人文关怀。2017年年初,耗时一个月的公益纪录片《记忆里的薄荷糖》诞生了。而这部纪录片也获得了第八届咪咕·G客原创视频大赛100万基金、咪咕·G客盛典年度最佳纪实短片提名奖等。同时刘圣辉导演在2018年5月获得2017年度“宁德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