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之笔谱赶超新篇 ——周宁县教育事业发展侧记

8月初的这几天,周宁县狮城二小的学生家长罗贞怡显得格外忙碌。再过不到一个月,小女儿即将进入狮城二小就读一年级,此时的她正忙着置办女儿的上学“装备”。“家门口上学,我们放心!”罗贞怡说。

而5年前,在大女儿的择校问题上罗贞怡却是不同的选择。“那时大女儿面临升学,可周宁的教育水平相对滞后,斟酌再三还是决定让她在长沙就学。”罗贞怡告诉记者,这几年,周宁的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小女儿在户口划片中顺利进入狮城二小,大女儿也于去年成功转学回到家乡。

从学校的“低矮瓦房”到城乡的“最美建筑”,从“全面改薄”到破解“大班额”,从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到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如今的周宁县,能清晰感受到教育事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基于此,许多家长也选择和罗贞怡一样,让孩子回到周宁,实现家门口就学。

“教育是一个长期性、全局性的工作,它涉及千家万户,是群众关注度最高的工作之一。为此,周宁县委、县政府始终立足本地实际,以长远的战略眼光来谋划周宁教育未来的发展。以‘奋进之笔’书写进位赶超的‘新速度’。”周宁县副县长林旺梅说。

“山区县也有大教育”。近年来,周宁县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始终坚持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围绕持续“推动各类教育优质协调发展、推动教育内涵发展”的总体思路,统筹推进优化教育供给布局、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等工作,进一步塑造教育良好形象,将“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落到了实处。

周宁一中

优先保障  加大硬件投入

坐落于狮城镇安后村的周宁县职业成人教育学校,临闹市而自成一统,依群山而别具一格。漫步校区,一幢幢新式教学楼拔地而起,随处可见工作人员正在对校舍进行扫尾工作,准备在9月迎接第一批学生。

周宁,曾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教育基础设施薄弱,教育经费紧缺,师资队伍人才流失,综合影响了周宁的教育质量和发展,加之2012年该县外出经商和务工人员受金融风波影响,纷纷举家搬迁回到周宁,人口的大量回流导致学位供给严重不足。据初步估计,该县5年内需要增加学位近6000个,这对于一个山区县来说难度不小。

而学位扩容需要新建校区,用地问题怎么解决?2016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新城区规划建设职业成人教育学校,将现有的职业中专、电大和教师进修学校集中迁往职业成人教育学校,将位于老城区的上述3所学校原址用于改建小学、幼儿园,以适应城区低龄儿童学位扩容和就近入学需要。今年9月开学后可提供学位3000多个,进一步缓解城区学位不足压力。

近年来,周宁县结合省市补短板工作部署,本着“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思想,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人民的孩子有书读”,千方百计采取措施,提前规划、提前部署,补足教育短板。

在县城中心,县委县政府毫不犹豫地将一块原本计划开发房地产的项目用地用于幼儿园建设;第三实验幼儿园列为公建民营普惠性幼儿园,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运营,今年秋季开始运营办学;英才实验学校、周宁十中综合楼、李墩幼儿园、城西下马亭民办幼儿园等一批学校也在热火朝天施工中;2018年,推动既定的补短板项目16个,完成年度投资1.13亿元,新增学位数2040个……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让周宁教育未来可期,正是这样的大魄力,使周宁这样一个山城在教育事业发展中斩获颇丰:教育正向机制不断健全;师资实力再进一步;幼儿园、小学学位紧缺问题基本解决;教育教学质量持续稳步提升,全县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内引外联  强化师资队伍

虽是暑假,可狮城二小教研室主任阮丽英一天也没闲着。7月,作为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之一,她带领着其他教师开展课题研究;8月,作为一名任课教师,她又参加了教师培训班,充实自我。“许多年前暑假对于老师来说是一种放松,但现在更重要的是‘充电’。”阮丽英说。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周宁,越来越多教师选择像阮丽英一样,主动利用假期提升自己。但在10多年前,该县教师队伍曾一度面临困境。“2003年至2011年之间,因为种种原因,1900余人的教师队伍流失了400余人。”周宁县教育局局长陈寿清告诉记者,流失的教师中不少是师资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陆续离职,使全县教育教学面临严峻问题。

痛定思痛,在师资培育上,周宁开始探索一条符合地方实际的发展之路。

为充实教师队伍,该县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出台《周宁县引进教育教学人才补助认定操作细则》《周宁县本土教育教学人才补助认定操作细则》,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动力,持续按照新教师招聘、自身整合调剂、政府购买教育专项人员、人才委培等相结合方式,补齐补强教师队伍。2018年,该县发出“招贤榜”,面向社会招聘新任教师57名,教育专项政府购买服务人员60名,并选调乡镇中小学教师29名,调整、提拔任命了中小学校长12人,进一步配强“干实事、能干事”的教师队伍。

在教师培育上,该县因地制宜探索出符合本地发展的教师培育模式。一方面,积极开展“引才引智”系列活动,通过开展“请进来”与“走出去”系列活动,先后与省教科所、上海嘉兴、厦门思明区等地建立教师培训合作机制,借他山之“师”,雕琢本县教师之“玉”,以此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实现“教”在深山,也有“远亲”。另一方面,设立“小学学科研训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实施“青蓝工程”,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调整充实专兼职研训教师队伍,建立高素质师资培训队伍,进一步提升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去年,该县积极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等学校与研究院进行对接后,有关人员到北京开展“福建·周宁引才引智”系列活动,就有关教育发展等方面的合作事宜进行深入探讨,落实合作具体事项。“类似这样的培训确实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我们看到了差距,回来后各学科带头人在教学上做了许多有益尝试,推动全县整体教学质量提高。” 阮丽英作为代表赴北京跟岗学习,感触颇深。

周宁县第二届中小学生三对三篮球比赛

特色教育  推动内涵发展

盛夏的鲤鱼溪,溪水潺潺,游人如织,与之相去不远的浦源中心小学举重训练室里,10多名小运动员正挥汗如雨地进行举重训练,下蹲、抓杠、提起、托肩、弓腿、挺举……一连串动作,周而复始。

浦源中心小学自2015年成立举重队以来,着力打造举重队文体活动品牌,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师资建设、健全活动机制,对举重队员开展系统性训练,取得了骄人成绩。

“举重训练不仅累,还比较枯燥,需要不断累加铁饼重量,不断激发自身爆发力。”教练吴谢宝告诉记者,眼前的这些小运动员年龄都在8到14岁之间,但稚嫩的双手早已长满老茧,他们在训练中从不叫苦,喊累。

“宝剑锋从磨砺出”。正是这样的拼搏精神,使得小运动员们在专业性比赛中屡获佳绩。近年来,该校举重队斩获全国举重项目竞赛金牌7枚、银牌12枚、铜牌6枚,各省、市比赛中也是载誉无数。

浦源中心小学一“举”闻名是周宁县开展特色教育的缩影。为更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求,近年来,周宁县以开展德育、美育活动为契机,下大力气推进“特色教育”,努力构建“规范+特色”“合格+特长”的办学和育人新模式,学校教育的特色之花开遍城乡校园。

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汇演上,狮城二小的千人葫芦丝演奏无疑是最夺人眼球的节目之一。这项今年3月才开展的艺术专长课程,在短短3个月内便在校内风靡。

“如今,全校师生基本人人都能吹上一段葫芦丝。”狮城二小音乐老师李金莲告诉记者,为了培养师生运动与艺术专长,学校特地从省里聘请了专业老师来到校对葫芦丝、花样跳绳、剪纸等课程进行了指导。

“从2014年起,我们就在抓好学生常规课程学习的同时,对特色教育展开了探索,注重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的培养。”狮城二小副校长张桂需告诉记者,学校将每周二下午第3节课定位课外活动课。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爱好加入学校设立的22个兴趣小组,由专业老师进行针对性培养。不仅如此,该校还开展了硬笔字大赛、书画展、校园歌咏赛、讲故事大赛等赛事,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活力四射的课外互动,带来了该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显著提高。组建仅2年的校女子足球队在今年的宁德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中“杀”出重围,拿下季军;在福建省汉字规范书写大赛中,该校学生屡次夺得一等奖;在县内中小学书画、歌咏等比赛该校学生也取得了不俗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