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的思考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寿宁县下党乡乡亲们的重要回信精神,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推进乡村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全面实施 “一二三”发展战略,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寿宁下党     王志凌 摄

(一)强化新发展理念抓农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要解决当前农业经营效益偏低、农民持续增收较难、乡村建设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补齐推进“四化”进程中农业这块短板,必须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方式,牢固树立起用新发展理念来经营农业发展农业,走农业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的新路子。坚持做优做特做强,推动一产转型升级,重点做到“三个转变”:从“生产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并强化市场服务和新技术的运用;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更加注重规模发展、绿色环保、品牌效应;从“一产独舞”向“三产联动”转变,延伸产业链,“接二连三”,向二、三产拓展,打造融生产、加工、销售、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链、服务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闽东的实践证明,用新发展理念经营农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仅极大加快了农业现代化步伐,而且有效解决了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问题。

(二)树立“1+N”的发展思路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举措。宁德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树立“1+N”的发展思路,围绕旅游业这个主导产业,辅以养殖业、山地开发、种植业等N个产业,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按照“1+N”的思路来培育特色产业:靠山的把“山”的文章做好,沿海的把“海”的文章做活,民俗文化村把“文”的文章做深。围绕“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主题,按照“布局美、环境美、建筑美、生活美”的原则,着力建设宜居宜业、村强民富、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乡村。按照“全域景区化”和“既有个性亮点、又有区域特色”的要求,统筹考虑村庄地理位置、自然生态、资源禀赋、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产业发展、民俗文化、基础设施、公共配套等要素,“多规合一”,结合生态、文化、历史、旅游、产业等特色编制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振兴整体规划,形成“一村一韵、一村一景、一家一品”的建设格局,融入“畲、茶、古、廉、红”“ 川岛湖林洞”“ 蓝绿红古特”等元素,建设“民族风情型”“生态农业型”“山地风光型”“沿海景观型”“宗教旅游型”“传统建筑风貌型”等六型美丽乡村。做到农旅、茶旅、文旅融合,深耕厚植“乡愁”,重点扶持,培育典型,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示范引领全市各村发展。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将乡村振兴作为发展全域旅游、培育富民产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坚持乡村振兴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把实施造福工程及连家船民上岸安居工程纳入村庄规划布局统筹建设,注重规划引领,彰显特色,典型带动,统筹发展,扎实推进宜居环境建设,有效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抓好乡村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宁德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探索形成政策推动、龙头带动、能人引路、定制产品、入股分红、旅游增收以及电商扶贫、地标扶贫等8种产业扶贫模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宁德市还发布了《宁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坚持“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按照“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的发展思路,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企业化迈进,做强做优做大茶业、水产、食用菌、水果、蔬菜、畜禽、中药材、林竹花卉及旅游等“8+1”特色农业,力争到2022年培育形成“8+1”百亿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县县有品牌、村村显特色”的产业振兴发展格局,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

(四)推动“六位一体”运作机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手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积极探索和创新“三农”工作“六位一体”的“宁德经验”即以小城镇综合改革和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千亩设施农业、山地农业开发、农业龙头企业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精准扶贫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六个方面统筹谋划、科学施策、精准发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全面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宁德市农业农村“六位一体”工作模式主要体现为强化了一种理念、创新了一套机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培育了一批典型、激发了一种效应、取得了一定成效。体现了宁德市委市政府对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新认识、新要求、新思路、新举措,已成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的好载体,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好抓手,统筹城乡、整体推进的好机制,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的好平台。

(五)落实“组合拳”式的政策措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证。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要实施乡村振兴,不能仅依赖“人努力、天帮忙”,更重要的是要“政策好”,要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出台的一些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同时,紧密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量身定制靶向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扶持政策,发挥政策“四两拨千斤”的最大效应。宁德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扶贫开发、发展林下经济和茶产业、现代渔业以及促进农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中小城市和城镇改革发展、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等一系列实打实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不仅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强,而且涵盖了当前宁德市“三农”工作的方方面面,特别是突出了当前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出台这些“组合拳”式的政策措施,既有效对接了中央和省里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又有效解决宁德市“三农”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了农业增长农民增收的步伐持续加快。通过有效整合各级各涉农部门的项目、资金、政策、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有力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努力让乡村“富起来”“美起来”“活起来”和“更和谐”。

(六)培育可看、可学、可借鉴的示范典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方法。从闽东农村工作实践来看,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抓典型抓示范,做到学有典型,看有榜样,干有示范。要注重各类典型和培育,在小城镇、美丽乡村、休闲农业、园区基地、扶贫开发、造福工程等方面培育和形成了一批可看、可学、可借鉴的示范典型。近年来,宁德市培育和树立了习近平同志“三进”寿宁县下党村、“中国扶贫第一村”的福鼎市赤溪村等全国典型。通过发挥这些典型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有力推动了闽东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全市上下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七)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路径。一手抓城镇建设,加快产业集聚,促进城镇发展,提升城镇综合实力;一手抓农村发展,结合山海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村生活水平,才能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优势互补、成果共享。一手抓农业开发,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让农民富起来;一手抓环境建设,加快村庄改容换貌,提升农村宜居指数,让农村美起来,才能统筹兼顾,实现宜业宜居协调发展。必须通过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村庄居住环境,为留住年轻人提供必要设施条件,将乡村旅游与农业发展相结合,增强农村的吸引力,为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发展创造积极条件,才能实现农业、农村、农民三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城乡均衡、协调与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闽东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