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碧水 拒绝黑臭 ——东侨开发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侧记

淤泥堆积,河床上升,水体乌黑,垃圾可见。除了外来鱼种罗非鱼,难见丰富的鱼群,如遇气温升高,大部分水面还会散发难闻的气味。“水太脏、太臭了。”几年前,我市中心城区的水体黑臭现象令不少市民记忆犹新。

东侨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中心城区水环境质量的整改提升,保障群众的环境权益。从2017年第一次清淤开始,截至今年6月,一番“大动作”之后,东侨开发区整体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变绿了,不臭了,且河道整体生态相对稳定。这巨大改观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痛点:一封河道积淤的举报信

2016年9月19日,福建省环境保护督察宁德组向东侨管委会转来一份举报受理转办清单。随后不久,东侨管委会便对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了核实,于9月27日将情况反馈公布到了东侨管委会的官网上。

这份反馈报告显示,2016年9月,在蕉城区小东门溪和南漈溪汇入东湖塘的排洪通道北港河道和南港河段内,淤泥淤积,东湖河床也日渐上升,不仅降低蓄洪能力,易在汛期造成内涝,也影响水体流动,水循环减慢,水质变差。

经调查,造成河道淤泥堆积的原因主要两个——上游泥沙冲刷和水域垃圾屡清不止。上游的南漈溪、小东门溪流域植被差,每逢雨量较大时易将上游泥沙冲刷到北港,而北港水流缓慢,挟沙能力弱,造成泥沙淤积、河床上升。此外,上游垃圾及漂浮物未彻底拦截清理,垃圾直接冲刷到下游水域。同时,也存在河道沿岸居民将生活以及建筑垃圾直接倒入溪内的现象,破坏了水域整洁。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在反馈报告中,东侨管委会公布了已采取的措施:“开发区高度重视南北港河道的保洁问题,管委会每年拨付专项经费80万元,协调华侨农场配置2艘冲锋舟、1艘湖面保洁船、4艘竹排及大量保洁辅助设备,并向宁德市海防团申请借用2艘冲锋舟,作为防汛应急及保洁使用。目前,南北港保洁工作已建立长效机制,每天安排4人,分2班,实行每天10小时动态保洁制度,采取分段拦截的方式,把各类垃圾清理干净。”

同时,对于群众举报的北港河道存在的问题,东侨管委会表示下一步将采取有力措施,推进水域环境治理。

这些措施包括:一是针对河道淤泥堆积的问题,计划采取分期分段办法,围绕重点区域进行清淤整治。二是督促监管部门落实工作职责,加强对沿河餐馆、大排档、居民、工地垃圾和污水偷排、直排等行为的监管和查处。三是配合市城投公司继续开展水域沿线住宅区雨污分流改造,使沿河小区生活污水全部纳入城市管网集中处理,不再渗入河道污染水质。四是加强市民爱河护河知识宣传,强化企业、公民自治意识,营造共同参与河道管理的良好氛围。

攻坚:一场提升幸福感的碧水保卫战

一场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碧水保卫战就此展开。

然而,这并不是件简单的事,需要多个部门的联合统筹行动。为了打赢这场碧水保卫战,东侨开发区出台了一系列文件、纪要、方案。

宁德市中心城区的水系由21条溪流组成,总长约72KM。东侨开发区的黑臭水体整治包含南大塘、东湖塘北港两条水体。“在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以来,东侨开发区采取了河道整治工程、河岸排污治理、河道河岸保洁、活水保质、水体水质提升、沿岸景观工程建设等有效措施,水质得到有效改善。”东侨生态环境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河道清淤是一个大工程。“2017年第一次清淤,2018年年中干塘清淤,2018年12月清淤结束,2019年1月,一体化处理设备进场。” 东侨生态环境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东湖塘北港清淤整治工程清淤量约170000方。南大塘排涝渠清淤工程清淤量约58000方。万安路南侧箱涵、小东门溪闽东路箱涵清淤工程清淤量约3600方。清淤后河道变宽加深,提高了蓄洪能力,减少了在汛期造成城区内涝的可能。

中心城区的河道在经历了整治和清淤这场“大手术”后,迎来了面貌的大改观。“今年6月之后,东侨水质提升,整体生态相对稳定。”东侨生态环境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对此,市城投公司组建专门队伍强化做好河道的保洁工作,及时对水面垃圾进行打捞,健全日常保洁机制,建立完相善保洁督查机制,确保河道、河岸保洁工作落实到位。东侨环卫主要负责辖区内的南港及北港河道护坡日常保洁,定期对垃圾点进行清洗,着力提升河道两岸环境卫生。东侨执法支队主要负责对黑臭水体的专项任务清单内违法建筑以及周边有影响的违建物进行专项整治。目前,已拆除北港和南大塘河道两侧乱搭乱盖违章建筑物25户,发放《责令改正通知书》19份,《责令限拆通知书》14份,《责令强拆通知书》11份,整治面积4527平方米。

今年,东侨生态环境分局联合执法支队、市场监督管理局、城投水环境服务管理有限公司及各社区环保网格员,共出动130人次,排查274家,发现存在问题的餐饮污水及设施共85家。目前,已有47家设施、22家污水管道整改到位。

愿景:修复生态等鱼来

“黑臭水体整治的另一个难点就是生态的修复。” 东侨生态环境分局相关负责人坦言:“我们的水体现在出现的问题,并非是新问题,而是常年的历史遗留问题,水质的整体生态比较差。”

为此,东侨通过河岸绿化、生态补水、建设污水治理设施等措施来进行水体生态的修复。

2018年12月,东侨开发区按照水质提升工作方案,在南大塘安装投用1.0万吨/日超磁细分子溶氧快速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对水体进行净化。同时,在部分河段采取了增氧曝气设备和生态水草等生态修复措施,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确保水体达到消除黑臭要求。

2019年5月,东侨引进上海大学专业团队,通过石墨烯复合材料与微生物技术的协同作用,对水体污染物进行定向抓取及高效吸附,并联合微生物制剂对污染物进行消解。同时,对河道水体的生物链及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工艺,针对北港水质提升开展治理工作。

增加河岸绿化也是生态修复的重要一环。东侨完成侨兴路至薛令之路约330米滨河绿地建设,不仅提升了沿河景观效果,还能防止水土流失。

此外,记者获悉,东区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贵岐山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北区污水厂三期工程都在加快进行中,届时将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东侨生态环境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河道目前基本只有罗非鱼,我们能做的,就是继续稳定水质,依靠水体自身的修复能力,让水质的指标往好的方面发展。水质变好了之后,流水会带来本土的原生物,水体生态经调理后将逐步修复,水生态中的生物链及各种鱼类,自然孕育而生。”

(本文图片由东侨生态环境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