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赞歌 激扬山海一一新中国成立70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辉煌

七十年,岁月峥嵘;七十年,波澜巨变。新中国成立70年来,闽东人民艰苦创业、克难奋进,唱响“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奋斗赞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特别是1988年以来的30多年,宁德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为闽东发展指引的方向,滴水穿石、久久为功,感恩奋进、坚定前行,开启了宁德有史以来发展质效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民生改善最快的一个阶段。

一组数据,可窥巨变——

1950年地区生产总值仅有0.61亿元,1954年才首度破亿,到2018年达到1942.80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420倍,年均增长9.3%;

195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仅有372万元,1987年首次超过1亿元,2018年已达200.77亿元,比1950年增长5396倍,年均增长13.5%;

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98元提高到2018年的16147元,年均增长1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0年的1331元提高到2018年的32921元,年均增长12.4%……

经济总量强势增长,综合实力持续跃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阔步前行,生活水平节节攀升。宁德,这个昔日封闭落后、积贫积弱的边缘老区,正昂首阔步发展成为宜业宜居宜游的新兴港口城市,生机勃发。

弱鸟先飞

“宁德速度”势如虹

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鳞次栉比的现代厂房,繁忙有序的生产车间……徜徉宁德北部新区的新能源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的强劲脉动让人心潮澎湃。

从2008年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悠悠赤鉴湖畔诞生,宁德锂电新能源产业便一路突飞猛进、快速发展,并培育出了土生土长的“独角兽”企业。目前,宁德新能源和时代新能源已分别成为全球第一的消费类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和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企业。“龙头”带动,铸链建群,2018年锂电新能源产业产值规模超470亿元,直指千亿产业集群目标,发展气势如虹。

一个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折射出的是70年来宁德不断变强的综合实力。

昔日宁德,基础薄弱、发展滞后,小农经济“一统天下”,工业基础“一穷二白”,一度被称为东南沿海的“黄金断裂带”。

“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立下鸿鹄之志的闽东人,立足山海、因地制宜,滴水穿石、久久为功。而今的宁德,经济实力已大幅跃升,2018年全市GDP和财政收入达到1942.8亿元、200.77亿元,分别比1950年增长了420倍、5396倍。产业结构也日渐优化,与1950相比,2018年一产比重下降了60.3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分别提高了37.2和23.1个百分点,并培育形成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集群,搭建起了宁德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四梁八柱”。福建首家千亿民企、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一张张闪亮名片,尽展宁德产业集群的无限魅力。

其中,不锈钢新材料产业2018年成为我市首个千亿产业集群,涵盖“原料—冶炼—热轧—冷轧深加工—不锈钢制品”完整链条,实现200系、300系、400系产品全覆盖;上汽宁德基地项目从去年4月奠基动工至今年6月实现首辆通线车下线,历时仅14个月,挥就又一个“宁德速度”, 一个福建最大、全国靠前的“汽车城”正强势崛起。目前,宁德四大主导产业正形成从镍钴原材料提取到正极材料、铜材料、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制造以及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全闭环的产业链,实现制造业正向、逆向循环发展,逐步构建起宁德产业闭合循环的发展新模式和产业高度协同的竞争新优势。

依托四大主导产业,纵向延链补链、协同发展,横向全域拓展、山海联动,实现产业链项目在宁德各县(市、区)全覆盖,宁德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不断提升,工业经济逐步形成“3个3000亿”的滚动接续态势:即目前全市工业总产值3000多亿元,正在建设的重点项目达产产值3000多亿元,正在洽谈对接的项目达产产值3000多亿元。“万亿工业时代”,宁德渐行渐近!

摆脱贫困

“宁德模式”艳四方

初秋的寿宁县下党乡,流水潺潺,翠林如海。

“习总书记给我们回信了!”8月4日,一封来自北京的深情回信,让这里瞬间沸腾了!

信中,习总书记祝贺下党乡亲们实现了脱贫,并希望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纸短情长,骄傲、幸福洋溢在每个人的心间。

时光回溯。曾经的下党,“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而今这里,路通、水通、电通,青山绿水间的生态旅游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敞,乡亲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下党之变,是宁德矢志不渝摆脱贫困、建设全面小康的一个生动缩影。

昔日闽东,“老、少、边、岛、贫”,群众生活极度贫困,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宁德还是全国18个连片贫困区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以“摆脱贫困”为工作主线,大力倡导“弱鸟先飞”意识、“滴水穿石”精神、“四下基层”制度和“行动至上”作风,带领闽东人民艰苦创业,掀开了闽东发展史上的崭新一页,为闽东发展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思想财富、理论财富和精神财富。

传承总书记当年倡导的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3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德突出精准施策,强化扶贫扶志,大力推行金融扶贫、科技扶贫、龙头带动、造福搬迁等十种扶贫模式,重点开展“一户一增收”产业扶贫行动,选准选好最适合群众发展的产业项目,并按照“缺什么就帮什么”,通过落实信贷支持、加强技能培训、帮助打通销售渠道等措施,使90%以上贫困户都有一项稳定的脱贫项目,确保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目前,全市贫困人口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77.5万人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75人,贫困发生率降至不到万分之一,今年将全部实现脱贫;累计完成脱贫人数84.7万人,完成造福工程搬迁人数超40万人,整体搬迁自然村3000多个,2.4万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精准扶贫的“宁德模式”成效斐然。


柘荣富溪岭后生态茶园。魏发松/摄

同时,围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宁德坚持像抓脱贫攻坚一样抓乡村振兴,精准落实“五个振兴”,全力做大茶叶、渔业、食用菌、水果、蔬菜、中药材、畜牧、林竹花卉和乡村旅游“8+1”特色产业,着力推动群众从脱贫走向致富。

数据更具说服力: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98元提高到2018年的1614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0年的1331元提高到2018年的32921元;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1978年的0.18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827.40亿元,增长4582.9倍,年均增长23.5%。大型家电、数码产品、汽车等耐用品消费进入寻常百姓家,居住环境持续改善。2018年,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24.17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12.90万辆;每百户城镇家庭拥有汽车22.8辆,电视、冰箱、空调等大型家电户均1台以上;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2.11平方米,是1995年3.3倍。

摆脱贫困奔小康,幸福欢歌传唱闽东山海。

城乡巨变

“宁德佳话”传山海

日出三都澳,漫步市区金马大桥,一轴山水长卷在眼前铺展:远山,云雾缥缈;湖畔,新楼林立;水面,静影如璧。轻风拂过,画帘尽卷,人醉其中。

若时光往70年前回拨,这里还是一片荒草凄凄的滩涂地。

昔日的宁德城是在三都澳边的小渔村上建起的小县城,两山夹峙,城区呈狭长的条状分布,形同芭蕉,“蕉城”由此得名。新中国成立初期,宁德基础设施薄弱,属于典型的山区小城。至上世纪90年代,落后的城市发展建设——“路不平,电常停,电话不灵”,成为当时城区的真实写照。撤地设市,推进中心城市建设,由此成为了闽东人当年的三大梦想之一。

滴水穿石,逐梦前行。1999年11月14日,国务院批准宁德地区撤地设市,成立宁德市人民政府,2000年11月14日正式挂牌,闽东人民奋斗不止的“城市梦”圆了!以此为起点,宁德翻开了充满憧憬与机遇的新篇章,走进了中心城市发展的新时代——

东拓面海,南北延展;跳出旧城,拓展新城;东接大海,坐拥东湖。市政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大型城市综合体相继建成,中心城市功能日趋增强。城市“四纵四横”、“东扩北展”路网和中心城市框架形成,图书馆、市医院、东湖南北岸景观公园、体育中心等一大批民生市政工程相继落成。2018年,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19.91平方公里,比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3平方公里扩大26.9倍。中心城区建成面积扩大到39平方公里,比“九五”末期扩大4倍,增加31.2平方公里。绿色宜居城市雏形初显,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7%。一座山水城林相融的滨海宜居新城崛起海西东北翼,一城新景、一湖画意,深深感染着每一个闽东人。

转向城乡。穿山越海的交通路网,串起了一个个美丽乡村。新中国成立初期,宁德只有3条总长131.7公里的简易公路。而到2018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增加至12096公里,其中拥有等级公路11163.3公里,占通车总里程92.3%;全市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10070公里,建制村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率和符合通客车条件的建制村通车率均达100%;全市高速公路里程达到557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宁德段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216公里,当年旅客发送量259万人。

路畅,业兴,城乡旧貌换新颜。近年来,我市还扎实推进“一革命四行动”,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全市2136个行政村完成改厕94.8%、改水94.5%、生活垃圾治理100%,一个个美丽乡村崛起闽东山海间,如颗颗珍珠熠熠生辉。

岁月如歌。70年砥砺奋进,光荣与梦想,欢笑与汗水,如同一面面镜子,折射出宁德发展的沧桑巨变,也辉映着祖国建设成就的光辉灿烂。展望新时代,奋进新征程。闽东人民将进一步继承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沿着习总书记为闽东发展指引的方向,坚持高质量发展,全面实施“一二三”发展战略,感恩奋进、坚定前行,不负总书记的希望与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