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侨:春华秋实七十载 不忘初心再起航

湖畔宜居城 陈强 摄

70年筚路蓝缕,70年春华秋实。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宁德广大干部群众顽强拼搏、克难奋进,唱响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奋斗赞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东侨的崛起正是宁德发展长卷中,极具代表性的缩影。

新中国成立伊始,宁德人民和数千归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众志成城,以愚公移山、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围垦东湖塘,开辟万亩良田,组建东湖塘华侨农场,为宁德发展拓展新的空间。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东南沿海城市,一个又一个开发区乘着改革东风应运而生。宁德大地上,闽东华侨经济开发区在东湖塘华侨农场基础上成立,开启宁德东部区域经济开发、城市建设的新篇章。

耕耘成就梦想,奋斗收获幸福。在宁德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东侨人辛勤耕耘,城市从无到有,从小变大,成功走出了一条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互为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子。如今,区内高楼林立,道路纵横交错,成为三都澳湾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宁德中心城市的核心板块。2012年12月, 经国务院批准,东侨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据统计, 2012年至2018年间,东侨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2%,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5.4%,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9%,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9.5%,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2%。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2018年在全国219家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综合评价中跃居第49名。福建省商务厅最新公布的全省开发区综合排名中,东侨开发区位居第2位,较上年提升3个位次。

魅力新城 谢书秋 摄

全面深化改革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年轻而充满活力的东侨激荡着一幅勇当开路先锋的改革春景:

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出一批具有引领性、根本性的改革任务。全面实施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动力。实施财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制定《财政资金拨付审批程序》《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施意见》《社区财务管理指导意见》等制度,形成制度闭环,强化资金监管。实施工程项目交易改革,建成政府投资小规模建设项目“阳光平台”,进一步提高工程项目交易配置效益和效率。先后成为全省“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全省首批购售电业务改革试点园区、全市集成改革试点。深入“放管服”改革,落实“多证合一”商事登记制度,推行“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办事清单制度,企业注册登记审批时限压缩为2个工作日。

服务企业贵在精准。东侨开发区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营商环境样板区。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优化服务环境。设立北部新区企业服务中心,积极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建立完善“网格化”服务企业机制,开展“百名干部走基层”活动,深入企业大走访、大调研。截至9月底,累计化解企业难题403个。首度召开政银企座谈会暨企业家恳谈会,探索建立“政银保担企”合作新模式,多方合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二是优化政策环境。在前期出台扶持工业、商贸服务业、建筑业等产业发展政策的基础上,又制定《促进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实施细则》,着力拓宽企业发展空间,减轻民营企业负担,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促进企业转型升级。2018年落实企业奖励资金超过2.9亿元。三是优化人才环境。推出《进一步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的若干措施》,全区共入选国家“千人计划”2人,省引才“百人计划”14人,省ABC类高层次人才68人,省特支人才“双百计划”3人,省工科类青年人才2098人。市天湖人才1055人,市特支“百人计划”7人。

休闲东湖 余斌 摄

体育场馆耳目一新 东侨宣传部供图中共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委员会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建设特色小镇

推进产城深度融合

以产兴城、以城促产。赤鉴湖畔,以创建新能源小镇为载体,以城市建设为基础的产城融合示范区正在渐渐崛起。

开辟北部新区主战场。实施上汽宁德基地、新能源项目路网配套“大干100天,坚决打赢攻坚战”活动,完成疏港路三期、福宁北路三期、中科路(104国道至福宁北路)、工业路(鉴湖路至衢宁铁路)、鉴湖路等一批重点道路建设,建成网球中心、赤鉴湖公园,启动北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锂电新能源小镇累计完成投资32.48亿元,成功入选“第一轮全国16个特色小镇典型经验”名单。工人文化宫、艺术水街、小镇客厅、智慧小区等项目前期工作正加紧推进。

塑造品质城市新形象。组织编制北部新区和环东湖业态景观提升规划,完成福宁路等主干道精品路线打造。以翠屏路步行街、红星美凯龙、中亿家居广场等城市综合体为辐射,打造形成多中心商圈格局。集中实施28个创城补短板项目,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211个,新增公园绿地14.2公顷,完成老旧小区“一户一表”改造3557户。落实环保督察问题整治,完成东湖北港、南大塘清淤治理和水质提升工程,有效整治黑臭水体。

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近年来,累计完成教育投入超6亿元,新建福建师大东侨实小、宁德师院二附小、东侨二小,扩建华侨小学、东侨中学等一批优质学校,累计新增学位8150个。完成“幸福佳园”“锦绣家园”等保障性住房项目,提供保障性住房1044套。全面加强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居民“家在东侨”的归属感明显增强。

便捷的“生活圈”“服务圈”“商业圈”的日益形成,不仅为东侨赢得“高颜值”,也为东侨居民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和“家在东侨”的归属感。

扩大开放合作

发展动能强劲释放

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城市影响力的显著提升,东侨的视野变得更宽,眼光变得更远,扩大开放合作的步伐变得更加坚定。

大力实施工业“千百十”行动,即: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完成百亿级投资目标、培育十亿级龙头企业。目前,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5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18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

抱紧“金娃娃”。全面加强要素保障,在土地资源极度匮乏情况下,优先安排土地逾4500亩、清理标准厂房近10万平方米,用于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采取“一事一议”办法,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支持企业技术研发、增资扩容,将企业创造价值全部用于反哺企业。成立产业发展资金,协助企业申报上级资金补助近15亿元,助力龙头企业快速成长。

壮大产业链。精心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通过全员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加快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相继引进厦钨、卓高、杉杉、侨云等28个产业链项目,涵盖新能源锂电池隔膜涂层和铝塑材料、正负极材料、电芯壳盖、模具等上下游产品,推动锂电新能源产业以年均144%的增速快速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基地。2018年,锂电新能源产业完成产值481.88亿元,同比增长31.3%,预计今年新能源产业产值可突破600亿元。此外,生物科技、电机电器、食品加工等产业发展质量逐步提升,融合发展、共生互补的产业链生态不断优化。

提升价值链。积极拓宽发展思路,大力实施“腾笼换鸟”,推进塔南片区“退二进三”。深化“山海协作”,探索“飞地”模式,促成杉杉负极材料项目落地古田大甲园区。开工建设北部新区标准厂房、华侨大厦项目,顺利建成东侨建筑业总部大楼。全区现有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25家,时代新能源电化学储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批组建,高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5%。

敢闯、敢拼、敢争先。东侨,这个沉淀着创新与开放基因的年轻城市,正迎来新一轮产业发展的“春天”。

加强党的建设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区域发展,党建为魂。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党建的“领头雁”作用,是推动东侨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

多年来,东侨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定自觉地推动管党治党走向“严实硬”。

倾力打造城市党建品牌。开展党支部达标创星活动,新建一批企业党群服务中心、小区红色驿站,培育形成一批楼宇总部、专业市场、行业协会党建典型经验。全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83.2%和98%。夏威食品公司获评全省首批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训基地。

鲜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在全区范围组织开展“晒实绩,比担当,议班子,促落实”活动,实行一线跟踪考察干部做法,将干事创业与选人用人相结合,建立完善干部正向激励机制,及时出台党员干部容错纠错办法,释放出“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的鲜明信号。当前,全区上下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寿宁县下党乡乡亲们的重要回信精神,深入开展“百名干部赴一线、服务发展担使命,千名党员进社区、坚守初心见行动,万名市民文明行、携手共建新家园”活动,不断汇聚干事创业强大正能量。

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移风易俗专项整治,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东侨开发区将坚决贯彻市委“一二三”发展战略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凝心聚力打造创新创业先导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开放协作先行区、营商环境样板区和城市党建品牌区,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