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仙洋:初心不改逐梦红土地

仙洋生态公园

【仙洋村简介】

仙洋村位于福安市溪尾镇北部山区,东与松罗乡及盐田乡毗邻,西与湾坞镇交界,南望官井洋,北临溪柄镇,离溪尾镇区8公里,海拔500米,清乾隆六年肇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仙洋村是乡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叶飞、曾志等曾在这里留下革命的足迹。全村共计有125人参加革命组织活动,其中赤卫队48人,参加红军的9人。该村系省定老区基点村、省级生态文化村、省定扶贫村、福安市老区美丽乡村和福建省森林村庄。近年来,村两委紧紧围绕“老区红村”这一发展定位,积极争取各级资金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多方筹措资金建起了一座森林公园,同时配套登山步道、停车坪等设施。此外还建起了休憩亭、观景台、登山古道、仙洋革命老区纪念馆和仙洋文化陈列馆等多个旅游景点,吸引游客自驾观光,带动了村级经济的发展。如今,更加通畅的道路,更加优美的环境,使得仙洋村渐渐走出“深闺”,闯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周边小有名气的“旅游明星村”。

盛夏时节,我来探寻这个红色小山村。

车子从溪尾镇区出发,沿着西北山路盘旋8公里,便到达仙洋村。

一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田野,仿佛一块 “宝石”镶嵌在群山之间。据传,清乾隆六年,赛岐苏洋刘时九南寻宝地走到此境,但见树木茂盛,沃野宽阔,故择此肇基成为该村始祖。因村口有两块石头如仙人脚印,就取村名:仙洋。“仙洋、仙洋”,我喃喃念着这两个字,耳畔立时响起一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古谚。仙洋村海拔500多米,由仙洋、仁家宅两自然村组成。全村188户688人,刘、宋、张三族世代和睦相处。

“万山环翠是处云岑疑紫府,一涧衔溟天边烟嶼似蓬莱。”山门上的这幅对联,是仙洋自然风貌的写照。这里依山临海,东临松罗乡及盐田港湾;西接白马港湾坞黄金海岸;南望著名的三都澳官井洋;北依溪柄镇闽东红都柏柱洋。村中的乡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军独立营旧址以及红军医院、夜校等众多红色遗址,昭示了这个村落的与众不同。

上世纪三十年代,这里是仙洋乡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叶飞、曾志等革命先辈曾在此留下足迹。据当地“五老”回忆,1934年,曾志、施霖、詹如柏在此成立“仙洋乡政府、农会、儿童团”。“共产党闹革命,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一个不大的山村,当时就有125人参加革命组织活动,其中48人参加赤卫队、9人参加红军,父老乡亲踊跃投身革命的热情,可见一斑。革命低潮时期,根据地遭受白色恐怖的血腥围剿,仙洋村被烧毁房屋11座260多间。然而,仙洋村群众始终同红军生死相依。当年红军只凭双脚在山里奔走打游击, “天当房,地当床,野菜当干粮”是他们生活的真实状态。仙洋人同红军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帮助红军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在那峥嵘岁月里,仙洋先后涌现刘泽亮、宋嫩弟、刘润弟、张祥华等4位革命烈士和刘方弟、刘荣弟等13名革命“五老”,为闽东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沿村道旁设立的导览指示牌行走,眼前一个个红色旧址,带我走进曾经不平凡的往昔。前行不远,步入仙洋村老区纪念馆。看着眼前陈列的一件件珍贵的物品、脑海浮现出红军与根据地人民群众鱼水不可分割的情景;仔细浏览一篇篇见证历史的文字,俨然“红军本是老百姓,百姓也就是红军”;瞻仰烈土遗像以及革命志士事迹,不禁令人肃然起敬。“你的鲜血告诉我,过去的牺牲正是为了今天的时代……”

仙洋乡村游中的露营游客

时间改变了这片土地,却从未改变这里党员干部的初心。

来到伟健金桔园,一眼望去,满是郁郁葱葱的金桔树。看到田间地头,技术员正在手把手教授种植户控梢促花、保果方法。脱贫户刘健金一边忙活,一边打开了话匣子:“过去,我的家庭收入主要靠种几亩田,再打零工维持,日子过得紧巴巴。自从在驻村干部帮扶下种植金桔,我一家终于脱了贫。两年前,金桔滞销,也是镇村干部助力销售,多赚了4万元。村干部还帮助注册了‘致富金桔’的品牌。真是太感谢他们了,没有他们,哪有我今天的好日子! ” 刘健金朴实的话语,透露着对当地政府扶贫工作的赞许。

是的,这些年,村里党员干部努力奋斗,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着群众的幸福指数。仙洋村通过将集体养殖鱼塘出租给福安市扶志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带动增收,实现脱贫。扶贫,还助困。开展“金秋助学”,为寒门学子雪中送炭,圆大学梦;对困难五保户、特困老人实行集中供养;逢年过节慰问烈士家属、“五老”及遗孀,送上党的温暖和关怀。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近年来,在国家富民政策引导下,仙洋村发挥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优势,依靠种植茶叶、毛竹、百香果等走上了致富路,老区基点建制村基本实现了“五通”。路平了,灯亮了,配套设施完善了,老区人民幸福感与获得感不断提升。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村民们有了更美好的向往。期盼着,把如珍珠般散落山区的自然景观和红色旧址景点串联在一起,扮靓新仙洋。

为了百姓的期待,当地党委、政府在服务中践行初心使命,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植的同时,帮助编制《仙洋村村庄规划》,定下了的建设蓝图。

因初心而砥砺奋进,因使命而勠力前行。2012年春节,仙洋村召开首届乡贤会,成立乡亲理事会。理事乡贤当场捐献启动资金50多万元,由村里有威望的村民负责项目落实。“乡亲理事会”四两拨千斤,村民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众人拾柴火焰高”,人人充满热情。年近古稀的刘柏成,儿子们常年在外务工,自己留守家园过着半耕半休的生活。看到村里人个个争先为建设出力,老人再也闲不住了,除了发动孩子捐款外,还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

看到留守老人都还这么拼,走四方的青壮年岂能不受鞭策? “发自内心地想为这片土地做点什么。”在外乡亲发动一场募捐,由他们负责村登山栈道中的崖刻文化工程建设。“家乡建设好不好,环境美不美是我们这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北京创业的刘惠仁说。

仙洋的红色基因就是这样不经意间融入血液,成为一代代仙洋人不忘初心的精神内核。这个省定老区基点村秉承红色血脉,并渗透到对美好生活的奋斗上,铸就了历久弥新的仙洋村魂。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视野徐徐展开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

远远望去,村在林中,人在画中。仙洋有一片国家二级珍稀保护树种柳杉,数目之多,树龄之长,实属罕见。村委依托这片柳杉群作为中轴线,建一座湖、林、山、海景色融合一体的公园。从2012年至今,村民们捐资投劳累计2000万元,把古村落建成了一个森林公园,让村民享受 “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绿色生活。无怪乎,仙洋被评为“福建省森林村庄”呢!

绿野仙踪,周遭逛逛。那成片的林海和成片的果园、茶园、古树观赏园,能让你的视觉被绿韵定格;那仙洋岭的尽头,跨卧一座风雨桥。伫桥环视,青山环抱,绿水悠悠,湖上白鹭巡游,湖中红鲤遨翔;徜徉观景台,仰望壁上“游目骋怀”“南国胜景”等石刻,景致独特。驻足露营地山亭,放眼青山莽莽,云动峰移。“身在此山中”,仿佛身披雾纱曼妙于仙境之间。再往下看,则是峰峦起伏,绵延逶迤。不同的视角,会有不同的印象……无怪乎,仙洋荣获“福建省生态文化村”称号。

仙洋的美,不仅美在峻岭郁葱连环不绝,也不仅美在仙气飘逸盈溢,而更美的是,美在初心系魂的写意。前行路上,守好初心,“让老区生活更美好”在村民心中点燃新引擎。依山而建的40KW光伏发电站焕发光华,一面鲜红的党旗在上空熠熠生辉;拓宽村道,延伸一条充满希望的产业路、致富路、幸福路;筑起水坝,建起廊桥,开辟村口石坊、休憩亭、观景台、别具一格候车长亭,让村貌焕然一新;仙洋老区革命纪念馆和仙洋文化陈列馆、仙洋村宣传文化墙、老人文化活动中心等20个景点建筑拔地而起,使这个老区基点村生机勃发。

游目骋怀山叠嶂,高瞻远瞩绘新图。仙洋,在一方红土地上正向世人舒展出一幅绚丽的多彩画卷!

(图片由福安市摄影家协会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