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丽畲家寨 精彩振兴路——福安打造特色村寨 推动民族乡村发展

清新的福安甘棠过洋畲村

10月10日至11日,2019全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助推民族乡村脱贫攻坚与振兴发展现场观摩会在福安举行,穆云乡虎头村、溪塔村和甘棠镇过洋村等一个个各具特色的靓丽畲家村寨让来自全省各地的与会代表赞赏连连。

福安是全国畲族人口最多的县级市,现有少数民族人口8万人,其中畲族7.59万人,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11.3%;有少数民族乡3个、少数民族村105个、少数民族自然村504个。近年来,福安围绕打造一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突出产业引领、基础先行、文化为魂、保护为主,努力走出一条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聚焦特色亮点,福安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纳入全省“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及乡村旅游“百镇千村”创建范围,并优先安排申报中国传统村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培育形成了虎头、溪塔、廉岭、坎下、金斗洋、彭家洋、过洋等一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该市财政每年安排扶持少数民族乡发展资金100万元,每年安排300万元扶持少数民族村集体经济发展,并叠加农业、旅游、美丽乡村等项目配套经费。2010年以来,共投入6000万元用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同时,落实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结合开展高速高铁沿线村庄环境整治行动,推进“一革命四行动”,抓好改水改厕,推动民族村美化、亮化、绿化、净化,建成了坎下、蓝田、廉岭等一批高速高铁沿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美丽景观带。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立足各民族村资源优势,福安着力引导、培育、扶持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以产业振兴带动民族乡村经济发展。目前,该市建立了以茶叶、刺葡萄、水蜜桃、食用菌、反季节蔬菜、畲药等优势产业为基础的17个产业示范基地和7个畲药生态园,基本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在穆云畲乡虎头村,水蜜桃种植面积达1600多亩,年产量1200多吨,年产值2400多万元,成为畲族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溪塔村则沿溪种植刺葡萄面积达1200多亩,被评为全国第一条葡萄溪,年产量2400多吨,年产值1200多万元,有效带动了畲村经济发展。

结合少数民族村特色产业,福安还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富中心、旅游开发等产业项目,做大旅游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虎头畲村斥资600多万元,完成步行道、跨溪栈桥、观景亭、桃文化长廊等项目建设,成为集现代农业、特色村寨、民俗文化、观光休闲、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美丽畲村,今年桃花节期间吸引全国各地游客7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0万元。据了解,目前,福安全市105个少数民族村中102个已实现脱贫“摘帽”,余下3个村庄将在年内实现脱贫。该市少数民族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16100元,大部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进少数民族乡村振兴过程中,福安还突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先后成立了福安畲医药研发中心、畲族文化研发中心、畲歌协会,开工建设总投资8000多万元的福安畲族文化中心。同时,将畲族“三月三”文化节确定为福安市“三大”文化品牌之一,每年举办“三月三”畲族文化节、少数民族文化展示周等重要活动,扩大畲族文化品牌影响力;将畲族文化产业规划纳入该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促进畲医畲药、畲族武术、畲歌、畲银等优秀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产业的融合发展。

据了解,截至目前,福安已有5个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7个村被国家民委列入第三、四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建设试点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