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乐园中陪阿姐

家乡方言对兄弟姐妹的称呼,多加一个“阿”字。例如阿哥、阿姐,阿弟、阿妹。听起来比较亲切。至今,我们兄弟姐妹还是如此相称。

我的阿姐长期在泉州工作,退休就在泉州安家。数月前,与阿姐共同生活了六十多年的姐夫驾鹤归天,阿姐的悲苦可想而知。她是在丧事办理清楚后几天才告诉我的,目的是不让我们远道奔丧。其儿女们仍忙于工作,或要照顾各自家庭,确实无法长期陪护。这时,她在网上看到颐乐园的介绍,并到实地察看,了解具体事项,感到那里的居住条件,周围环境,服务范围、服务态度等等,她都比较满意。征得儿女们同意,她就成为颐乐园中的一员。

进入颐乐园,由于环境开阔,树木成荫,加上多是年龄相仿的老年人,她的心情也宽松许多。一段时间后,从通话中感到阿姐心态好多了,凡事都能想得开,表示她要安心住在这里。这让我萌生“去看看阿姐”的念头。毕竟我们均已进入耄耋之年,见面的机会已经很少。趁现在还能自如行动,应尽早去看看。于是,便与老伴商量,老伴立马同意,只是挂念儿孙生活乏人照顾。而儿女们却大力支持,表示能自已解决,让我们放心前往,并为我们购买了动车车票。三天后,我们就“梦想成真”了。

到达阿姐住处时,天色已晚。阿姐见到我们,激动不已。我怕她过分兴奋,忙让她坐下,让我仔细看看。相隔二年多,上一次看她时,因长期照顾卧病在床的姐夫,瘦得皮包骨,行动也不利索。这次变胖了,脸也红润些,走路扶着“助行器”,安全、方便。我们谈了一个多小时,她让我俩先到园中预定的客房住下,明天再聊。

这里有十多幢高楼,有客房,有食堂。阿姐已为我们办理好手续,吃、住都很方便。第二天,我们按约,九点多就到阿姐住的二楼活动厅,这里已有三十多人围坐一起,跟随护士的节奏,一、二、三地拍着手,拍着腿;或搓搓脸,拉拉耳地健身。一位102岁的农村寿星坐在阿姐身边。她听力减退,神志清楚。阿姐教她动作,她都一一能做。活动一小时后,各自回到自己房间,或自由活动。我们陪阿姐乘电梯下到一楼空地晒太阳。她扶着“助行嚣”,我们沐浴在阳光下,边走边聊。她想知道家乡的点点滴滴:城区旧时的街道,故居的老房子变化,过去的亲朋好友,以及他们的儿女近况。我都一一作了回答,老伴还作了补充,让她感到欣慰。近11点时,陪她到食堂就餐,她坐在固定的位置,护工将统一的饭菜拿一份放到她面前:有青菜,有卤蛋,还有一条鱼。我们也去另外的食堂吃饭。午休后,我们再到阿姐的三楼宿舍,她正在看电视剧,我们陪她看,边看边聊,边发小议论。她看得很认真,也有很多做人的感触。

阿姐是安心在这里颐养天年了。我想,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上山、下山”的话。阿姐曾经在上山过程中奋斗过,拼搏过,也到达了她的山顶。在下山过程中,她一路走来,平平安安。现在是在“回家”的路上,她泰然处之。希望她能走得慢一些,再慢一些,尽情观看路边风景,享受更多的快乐。

三天很快就过去。第四天,不得不说“再见”的时候,阿姐的眼眶涌出泪珠,声音咽哑:“这恐怕是最后一面。”“不会的,不会的!我们一定会再来看你。”老伴大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