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童古镇,遗落风尘的净土

在戴望舒的诗篇里,雨巷成了凄婉而又浪漫的代名词,错落有致的石板路,加上多情的雨,仿佛自己就是诗中描绘的主人公。不知是因为戴望舒的惊世才华造就了雨巷,还是雨巷成就了戴望舒。

福建宁德的霍童古镇,原名霍山,因西周霍童真人在境内修行而得名。2014年入选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名镇及中国最美村镇;霍童线狮、霍童铁枝分别列为第一、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境内有支提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全国佛教重点寺院支提山华严寺,现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所有这些,都使霍童声名鹊起。但在当地人的眼里,古镇只是一个生他们养他们的地方,并没有什么特别。

古镇雨巷   行者 摄

这是我第二次来这里,第一次是慕名而来,而这次是散心之旅。第一次来的时候,是个晴天,阳光明媚,路上游人如织;而这次来却是落雨纷纷。相互错落的老房子,平整又安静的石板路,此时寂静的有些荒凉,两次经过,都会有一种感觉,一种心静神化、归依真性的感觉,也许是看多了城市的繁华,才能体会到这里回归宁静的感觉。

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霍童古镇在千年风雨的洗礼中经历了什么。千年的时光,世事更迭,时代在飞速发展。但在这里,你会感觉时间似乎是静止的。房屋还是土墩的、木质的,或是青砖黛瓦,大门上还挂着或刻着似乎写在古时的大字。铁具还是打铁匠一锤一锤砸出来的。做饭用的还是木饭桶,盛具用的还是簸箕,坐的还是木质凳子,河里的水鸭还是嬉翻了天……虽然这里成了旅游景点,但你看不到一个个举着喇叭挥着小旗的旅游团,也没有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场面。当地人的生活还是那样的缓慢,仿佛一切都没有改变。没有人在意你,也没有人打搅你,祥和的让你感觉并不是在一个景点里,而是一种家的亲近。

进入古镇便可看见那木质的拱门和上面雕刻着“霍童古镇”四个大字。跨过拱门,便是明清一条街了。这是古镇最有历史感的地方。古街两旁便是各色各样的民居土楼,这些旧屋有些是黄土堆砌的,不少已是危房,没有人住了;有些是纯木建的,也因历史的侵蚀有些倾斜;更多的是青砖黛瓦房,面上长满了青苔,年代感十足。屋子参差错落,飞檐翘角,古色古香,尽显古建筑的魅力与神奇。这些楼里发生过什么故事?或许我们已无法得知了,大多已经遗落在历史的年轮里。整条青石板路古朴狭窄,中间一条主干,两边分小路通往各自的房子,全长大约一公里左右。走在上面,看着两旁的老房子,仿佛穿越回了童年时代,回到了无忧无虑的淳朴年代。

古街的尽头,便可看到一棵古榕树。这棵老树似乎有些久远,或许古镇有的时候它就在了。在当地人的眼里,它不仅仅是一棵树,而是一种精神纽带。古榕刚好坐落在交叉路口,一条是明清古街,一条是现代化的水泥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站在树下,望向两边,你仿佛站在了通往两个世界的交叉口。再望不远处,便是宁德的母亲河——霍童溪。溪的对岸是雄伟翠绿的青山。霍童溪的溪水,潺潺不息流了千年,养育了世世代代的霍童人。依稀记得第一次来时阳光明媚,霍童溪水碧绿的让人陶醉。青山倒映在溪面上,随着溪水波动,仿佛活了一般。而这次,烟雨朦胧中的霍童溪更美了。溪水虽不再清澈,但水量充沛。水面上升起的水雾,映衬着对岸的青葱树林,远处青山也被缭绕的雨雾包裹着,宛如秘境,美极了。山、水、人完美的结合,成就了古镇的魅力。

古镇上还有很多小铺子。与其说是铺子,更像是当地人在自家门口售卖手工艺产品的摊点而已。没有叫卖声,更没有商业气息。在这些铺子里,你看不到现代机器的影迹。手工艺品完全是传统的古法制作。它们代代传承,并没有因为时代的进步而消失在年轮里。已经很难领略到如此纯粹的淳朴了。或许霍童人并没意识到,让人慕名而来的,除了这里的青山、绿水、古建筑,还有他们身边的淳朴。 

一路徜徉,到镇子尽头。很不舍,要走了,想留下些什么。但我发现什么都没法留下。只在心中又一次默念着:或许我还会再来,带上不一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