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奔问题去 暖得民心归——我市以主题教育新成效回应民生关切

“黑臭水体整治及雨污分流改造是市政府为老百姓办的一件大好事,政府为民谋福利,我们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11月4日,在我市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EPC)项目天湖花园北区施工现场,居民钟大姐忙前忙后为施工人员接电源、拉水管,还有居民拿出扫把清扫碎石、泥土,现场一片和谐。时下宁德,用民生工程赢得民心、聚起合力,并不鲜见。

自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我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寿宁县下党乡乡亲们的重要回信精神,深入开展“学回信、找差距、抓落实”行动和“三学三讲三进”活动,奔着问题去,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即知即改。通过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回应群众的诉求,全市聚焦查找巩固脱贫成果、建设美好家园、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4个方面工作短板和突出问题22个,市委牵头组建整改工作专班,市委常委同志挂钩包案1至2个重点问题,印发1个整治工作方案和18项制度规定,明确16个整改责任单位、45项具体整改措施、21名具体责任人以及具体整改期限,着力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同时,我市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解决城乡绿化、农村人居环境、农户污水治理和城区黑臭水体整治4个突出问题,在持续改善民生中破解难题。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中心城区黑臭水体问题,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带领住建、城管、生态环境、水利等相关部门,赴中心城区调研指导整治工作情况,面对面耐心倾听群众诉求,现场与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研究分析、制定整治方案。在全市主题教育部署会后,市委市政府随即召开治理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攻坚工作动员部署大会,下定决心、下大力气,全员参与、攻坚突破。围绕“2019年底初步实现生活污水不进入内河水体,2020年底实现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治理长治久清”目标,向各级各有关部门下发责任书,明确整治的时间节点、具体责任人和目标任务要求,并将整治工作纳入干部一线跟踪考察和市委市政府重点督查工作,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切实让群众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围绕这项整治工作,市级投资3.65亿元,重点推进控源截污工程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河道整治、生态景观建设四大类工程,实施水系治理44项工程项目和12项非工程措施,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2.5亿元,占投资计划69%。

北岸秋色    记者 王志凌 摄

乡村振兴是当下闽东广大农民最热切的期盼,今年又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年。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党乡乡亲们的重要回信精神,把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助力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落实好各项保障兜底政策,推行市县领导干部帮扶产业薄弱村机制,按照“群众收入最低、村财收入最薄弱、产业基础最差”标准,梳理确定产业薄弱村306个,由34名厅级领导和69名县处级领导挂钩联系,帮助选准培优最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项目,确保振兴路上“一个村都不能少”。

10月22日,首批选派28名临近退休处级领导干部回村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出发奔赴乡村发展第一线,充实乡村一线工作力量。11月26日,闽东乡村振兴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宁德职业技术学院举行,该研究院将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持、科技护航。针对乡村人才匮乏问题,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依托宁德师范学院、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分别成立闽东乡村振兴学院、闽东乡村振兴研究院,并分别在寿宁县下党乡和福鼎市柏洋村、赤溪村成立闽东乡村振兴学院(研究院)分院,常态化开展乡村人才培养培训。此前,闽东乡村振兴学院已于11月15日挂牌成立。

为更好推进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宁德积极推行“十百千万”专家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围绕全市“8+1”重点特色产业发展,建立十个专家服务基地、选派百名科技服务专员、组织千名专家对口服务、组建万名专家数据库,推动服务乡村振兴更加有力有效;深入实施党建“领航聚力”工程,集中建强千个乡村振兴战斗堡垒、培养万名乡村振兴“领头雁”,着力建设组织保障有力的善治乡村,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深度融合。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在开展主题教育过程中,市委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攻坚克难的新动力,切切实实为群众化解了一批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实践证明,只有对标群众需求,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才能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