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蓝天 渔舟唱晚”海湾美景归来

事关沿海60多万养殖从业人员生产生活和海洋环境保护大局的海上养殖综合整治目前进展如何,自然备受关注。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截至12月22日,全市累计清退禁养区渔排19.7万口、藻类2.4万亩;升级改造养殖区和限养区内渔排38.8万口、藻类46.5万亩;清理各类废旧渔排15.8万口、海漂垃圾2.1万吨、白色泡沫浮球356万个。

据了解,2018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为期两年的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力促渔业转型升级。我市通过前期深入调查摸底、广泛征求意见,在科学评价全市水域滩涂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依法编制颁布了《宁德市海水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将全市海域划分为禁养区、养殖区和限养区等功能区,明确禁养区坚决不允许养殖,限养区允许适当比例养殖,可养区允许养殖,解决了哪里可以养、养什么、养多少的问题,为“清海”工作提供了依据。同时,确定“时间表”,将省里要求的两年半攻坚任务缩短至两年进行部署安排,每年按照“两个50%”(禁养区养殖设施清退50%,养殖区和限养区养殖设施改造升级50%)的目标推进,力争2020年6月实现全市禁养区内海上养殖全部清退,养殖区和限养区养殖设施全面改造升级。目前,整个政治工作进展已明显好于序时进度。

值得一提的是,为解决非法养殖反弹回潮问题,我市还建立健全了长效管控机制。其中包括,网格化管理:按照沿海县、乡、村海域界线,以沿海县(市、区)为单位划分为4个海上责任区为一级网格,以沿海乡镇(街道)为单位划分海上管控责任区34个为二级网格,以沿海行政村为单位划分村级海上管控责任区361个为三级网格,明确各级网格长和网格员,确保权责清晰、责任落实,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清理、恢复原状。常态化巡查:按照宁可交叉不可留有空白的原则,坚持做到市级隔日巡查、县级错时巡查、乡级经常性巡查、保洁队兼顾巡查,并将巡查发现问题当即通报所属区域,形成密集压茬巡查整改态势,实现有序、规范、长效管控目标。多元化监督:市、县两级依托海洋与渔业局设立举报中心,开通举报热线电话,开设举报电子邮箱,全天候接受群众关于违规用海养殖的投诉;海事、港务部门负责港口水域、航道、锚地的监督检查和日常管控,及时发现并清理取缔海上违规养殖;海军部队负责做好已整治的军事用海区域的维护巩固,防止非法养殖回潮。

“通过一年多的综合整治,目前我市海上养殖呈现出三个可喜变化。”据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三个可喜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是无度无序无质的养殖局面得到了有效扭转,并基本形成融监管、检测、融资、保险于一体,速度、质量、安全同步保障的升级改造新秩序;二是改造升级后的塑胶养殖设施不仅抗风浪能力强,而且增加了养殖水体、提高了海水水质、提升了产品品质;三是海洋生态景观和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再次呈现了碧海蓝天、渔舟唱晚的海湾美景,对海洋生态环境最为挑剔的“海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去年以来多次出现在三都澳和沙埕港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