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些亮点 你就读懂了福建今年的“3·15”报告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夕,省市场监管局和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今年的《3·15消费维权报告》,这是我省市场监管机构改革(涉及质监、食药、物价、知识产权职能范畴内的消费投诉举报热线并入12315热线平台)后的首份3·15报告。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报告尤其关注疫情期间的消费者咨询和群众举报情况。

战“疫”保稳定12315在行动

自1月21日起,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迅速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强化机制保障,第一时间受理处置疫情防控相关投诉举报。从12315平台数据登记信息中热门词出现的频次分析,在疫情初期,作为最主要的防控物资之一口罩俨然成了“硬通货”,相关诉求反映最为集中,其次有关哄抬物价、酒店、旅游等也成了出现频率较高的主题词。2月18日起,我省疫情态势逐渐稳定向好后,与疫情相关的热点诉求日趋平稳。

据平台数据,1月21日-2月18日,全省12315热线平台共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47314件,从受理量上看,1月23日呈现大幅增长,1月24日我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1月26日达到峰值,1月29日开始明显下降,2月3日后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

在与疫情相关投诉举报中,占比最大的为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占疫情问题投诉举报总量66%,其中涉及卫生防疫用品(主要是口罩)的价格违法行为占比超八成,其余主要是涉及大米、猪肉等民生物资价格上涨、缺货问题;其次是交通、餐饮、住宿等方面的预付订金纠纷,占比近20%,如取消已预订的机票被收取服务费,取消预订宴席、酒店时,平台或商家不退订金或收取手续费等;涉制假售假、虚假宣传等行为的投诉占比14%,主要涉及口罩等日用防疫用品及食品、日用消费品等民生物资。

针对消费者关注的卫生防疫用品,疫情期间,全省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开展对超市、药店等场所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口罩等防护用品质量监管,开展我省非医用日用防护产品省级专项抽查,已抽取本省企业生产的护目镜、家居清洁剂、卫生纸、洗手液、湿巾等产品112批次,合格110批次,合格率98.21%;迅速查办了一批质量违法、侵害消费者权益、虚假宣传、广告违法、制售假冒伪劣口罩等防护用品案件;依法从严从快查处疫情防控期间价格违法行为,加强价格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截止3月3日,全省共立案查处价格违法案件402起,已处罚208起。

“食品”则是平台的另一个关键词。报告显示,疫情期间,食品类民生物资保障平稳有序供应,大型商超正常营业。随着疫情防控态势向好,食品类市场各类主体日渐活跃。食品类咨询投诉举报除受网络谣言影响,莆田市、泉州市、漳州市、福州市等地在1月下旬出现恐慌性抢购大米现象,整体相对平稳。针对此,市场监管部门搭建沟通平台,凝聚防控合力,积极引导生产经营企业与商家参与“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系列行动。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还配合文旅部门共同深化实施“放心游福建”服务承诺,全省12315服务热线统一接听、及时转办旅游投诉,依职能全力做好疫情期间旅游投诉受理处置工作。1月21日-2月18日,全省12315热线平台共接收旅游投诉各类信息1551件。投诉热点主要集中在:因疫情造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酒店、民宿退房退款;飞机票、船票、门票等退票退款;跟团出国游等旅行社退款等纠纷。

维权意识提升新领域引关注

由于2019年7月1日起,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热线统一使用12315号码,因此去年全省12315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同比增长超过9%,达720890件。其中,受理投诉147077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2159.62万元。

在消费者投诉问题中,合同问题、质量问题和广告问题居前三位,三类问题占投诉总量64.71%。从投诉消费类型来看,商品类投诉占总量的54.91%,其中最多的是食品、服装鞋帽、交通工具、家用电器和家具用品;服务类投诉占比为45.09%,其中位于前五位分别为: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类,电信服务类,餐饮和住宿服务类,美容、美发、洗浴服务类,租赁服务类。

其中,居投诉类首位的食品类主要投诉量集中在饮料、粮食及其制品和蔬菜水果等,主要问题则是食品变质、过期、含有异物(杂质)、包装标识、虚假宣传广告、使用绝对化语言等;开胶、开裂、褪色等产品质量问题,以及商标、标识等信息不全、虚假宣传,让服装鞋帽的质量投诉占比仅次于食品。

另外,移动通信及网络接入服务问题成为投诉又一高发领域,涉及问题涵盖擅自更改套餐业务、扣费不合理、维修不及时等;预付式消费办卡容易退卡难现象则依旧突出,消费者反映的商家违反承诺降低服务品质、擅自终止服务、“关门跑路”等现象屡见不鲜;在汽车及零部件投诉中,购车定金纠纷、购车合同违约、金融服务费不透明、汽车维修质量不理想等问题也很突出。

省市场监管局有关人士表示,从相关数据可看出,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关注生活品质,对日常生活类消费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对商品质量的维权意识显著提升,行动上更加积极,但维权难的问题依然存在,消费新场景,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梳理热点引起老百姓对消费维权的关注,促进消费领域的健康发展。

如近期因疫情而红火的“在线教育”就是需要关注的新领域。近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就提醒广大消费者:选择线上教育要尽可能寻找稳定、有声誉、可信度比较高的大型在线教育机构;关注机构的资本和机构动态;考察机构的资质、师资、课程等情况;购买在线教育产品和在线教育服务时要谨慎,不要盲目跟风,也不要轻信一些夸张的宣传,只选自己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