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党行进在春天里

王志凌  摄

青山秀丽,溪水潺潺,当清晨的薄雾散去,山乡下党渐渐忙碌起来。

扶贫定制茶园里,茶农忙着采摘春茶;修竹溪边,省道S207线下党支线工程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在碑坑村,农村饮用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紧推进。

疫情之下,乡亲们坚定信心、埋头苦干的精神动力从何而来?

去年,下党乡6名党员干部群众写信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全乡实现脱贫的喜讯。信件寄出后不久,总书记于8月4日欣然回信表示祝贺,并鼓励他们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这封饱含深情的回信在下党乡引发热烈反响,乡亲们从字字暖心的信件内容中,感受到总书记对下党的特殊牵挂,读懂了总书记对下党的殷切嘱托。

青山绿水中的下党  卓仕尉 摄

上世纪80年代,下党乡不仅是宁德地区4个特困乡之一,还是全省唯一的“五无乡”——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

“由于交通闭塞、产业薄弱、思想落后,乡亲们的日子过得很苦,农户甚至不敢把猪养得太肥,生怕抬不出去。”在下党村经营着幸福茶馆的王光朝老人说。

大山阻隔成为下党乡亲们的难言之苦。1989年7月19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披荆斩棘、跋山涉水来到下党,现场办公,访贫问苦,协调解决乡里最为紧迫的公路、水电等问题。此后,习近平又两进下党,帮助乡亲们在脱贫路上更新观念、拓展思路。

大路通达,方能行远。1991年,下党第一条通乡公路建成通车,从此进出下党的要道不再是那条崎岖陡峭的山脊小道。一年又一年,下党乡密织公路网,目前已开通5条进乡公路、10条通村公路。

去年11月以来,省道S207线寿宁下党至尤溪段公路工程全面动工,该路线全长12.112公里,其中主线9.566公里,下党支线2.546公里,与国道G235设置平交口相衔接。乡亲们都盼着这条振兴路早日修好,进一步拉近下党与外界的时空距离。

“三十多年间,除了天堑变通途,下党乡的各项事业发展蒸蒸日上,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体现在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参与写信的下党乡党委原副书记刘明华说。

王志凌  摄

到过下党的人,都会被“古桥、流水、人家”的和美画面深深吸引,而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斑斓夜色又成为美丽下党的另一面。

迄今,下党乡已建设鸾峰桥主题公园、党群连心路、滴水穿石主题园、“难忘下党”主题馆、游客服务中心、文昌阁周边景观改造、乡主干道民居立面改造、修竹溪安全生态水系等项目,正在建设党的作风建设教育实践基地、农村饮用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等。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日渐完善,下党着力发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近年来吸引100多名青年人返乡创业,开办7家农家乐,开发18栋民宿,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

下党梯田 胡青华  摄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下党村立足茶产业,自主打造“下乡的味道”品牌,策划实施了中国第一个可视化扶贫定制茶园项目,开创性地带动爱心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参与“消费扶贫”,辐射村里大部分贫困户,为产业扶贫开辟了独具下党特色的新路子。

下党村党支部书记王明祖介绍,通过整合原来一家一户的零散茶园,下党累计推出930亩扶贫定制茶园,茶农每年每亩茶园收入从2000多元增加到6000元,村财增收10万元以上。

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下党乡其他村也找准了产业振兴切入点,因地制宜发展蔬菜、水果、酿酒、养殖等产业。2019年,全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777元,建档立卡贫困户118户504人持续稳定脱贫。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关键之年。答好问卷“压轴题”,下党乡的发展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即念好“产业经”、立足生态振兴、突出党建引领、补齐工作短板,着力唱好“大下党”乡村振兴主题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