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为民情怀 坚持协商为民

《习近平在宁德》生动真实地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的科学理念、优良作风和宝贵经验,贯穿其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深厚的为民情怀。

深厚的为民情怀,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中不断激发。“关心百姓疾苦、深入基层调查,是我对习书记的第一印象,也是最深刻的印象之一。”“当时闽东地区的落后面貌和群众脱贫致富的期盼,激发了习书记强烈的为民情怀。”姚智梅、连德仁等多位同志在采访实录中谈到了他们对总书记亲民爱民情怀的感受。习总书记在宁德任职期间,不仅一个多月走遍宁德各县,还坚持下基层调研,翻山越岭、走村串户,持续关心贫困群众和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把自己放在和群众平等的位置,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做群众工作,用实际行动拉近与群众的关系。

深厚的为民情怀,在创新基层治理实践中持续涵养。钟雷兴同志在采访实录中谈到:“习书记亲民为民,最典型的就是‘四下基层’制度的建立。”“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的探索和实践,发端于他在霞浦亲自主持的第一个下访接待日活动。作为一个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创造性举措,“四下基层”大大提高了为民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成为广大领导干部开展基层工作的根本方法。 “领导干部要主动到基层接访群众,在信访中倾听人民的呼声,了解人民的愿望,把群众的声音作为改进工作和作风的营养品。”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推动下,“四下基层”在宁德蔚然成风、持续至今。

深厚的为民情怀,在谋划全域发展大局中充分彰显。发展的目的就是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李育兴在采访实录中谈到:“习书记往往能够在务实的基础上把眼光放长远,以大气魄、大胸怀来规划全局。”习近平总书记对闽东发展的思路非常清晰,面对当时闽东地区落后面貌和群众脱贫致富的期盼,通过亲力亲为的基层走访调研,在深入思考分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提出树立“弱鸟先飞”意识,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这让当时还急于求成的闽东人民明白干事创业要立足实际,一步一个脚印,久久为功。30年的实践证明,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客观清醒、立足长远的战略眼光成就宁德今天走上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

宁德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也是总书记“魂牵梦绕的地方”,我们要带着特殊感情、特殊责任,持续深入学习采访实录,深刻感悟总书记的为民情怀,以实实在在的学习成果推动政协工作提质增效。

一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群众的需求就是政协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我们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发展上为了群众,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政协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当前,要全力凝聚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助力党委政府一手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坚决打好、打赢这场人民战争。

二要关注民生民本,广建利民之言。人民群众在哪里,政协工作就要开展到哪里。我们要始终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把政协履职的触角延伸到人民群众中,保持“眼睛向下”,用脚步丈量民情,推进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拓展政协协商同基层协商相衔接、同社会治理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把建言资政落实到推动基层治理和解决群众困难中,引导基层群众通过政协渠道表达利益诉求、参与社会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使政协工作更顺民心、更接地气。

三要围绕发展大局,善谋利民之策。人民政协来自人民,人民性是人民政协的本质属性。我们要围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把主要精力放在推进发展的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思考上,放在党委政府关注的大事要事的对策研究上,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不断完善协商民主制度程序和运行方式,多想发展大局,多议发展大事,多谋发展大计,在守正创新中推动工作与时俱进,使人民政协制度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