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凝聚共识 服务“农险”发展——宁德市政府协商采纳市政协专题调研建议

风吹芳草绿,又到春耕时。与往年不同,今年战“疫”环境下的春耕备耕也同样是一场时不我待的硬仗。一年之计在于春,宁德市政府高度重视解决农业生产有关问题,3月3日召开专题办公会议,协商研究采纳市政协《关于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的调研报告》的建议。市政府副市长黄国璋、市政协副主席王代忠,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林业局、海洋与渔业局、宁德银保监分局等部门领导和有关保险机构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商推进全市农业保险发展举措。

市政协到霞浦县开展农业保险重点提案督办调研。

精准把脉找症结

宁德是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因灾致贫返贫成为农民稳定增收、乡村振兴的痛点和难题,2019年初,市政协就将“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列为主席分工督办重点提案,成立了以市政协副主席王代忠为组长的专题调研组,2019年7月份起,制定督办方案,组织专题调研组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外出考察等方式,先后深入蕉城、霞浦、古田、屏南等县(区),到田间地头,访民情民意,并赴湖南长沙、湖北武汉等地,学习考察当地如何完善中央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开发推广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的创新做法和经验。

我市农业保险工作始于2007年,从办理水稻单一险种开始开展中央政策性农业保险,到目前已开展中央、省级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24个,覆盖了关系国计民生的农、林、牧、渔业等主要大宗农产品。2019年全市农业保险保费总收入6740.72万元,提供风险保障金额约113亿元。通过开展农业保险,对减少农业生产风险、恢复农业再生产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的风险保障需求。但总体上看,我市农业保险覆盖面小、险种少、保障标准低,保险各参与方保险意识不强,保险服务能力还有相当的差距和不足,难以适应新时代现代农业发展新趋势和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需要。

“我市农业保险险种数量少,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王代忠说,“现行中央、省级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主要用于保障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全国性大宗农产品和全省性重要农产品,与地方性特色农产品存在明显差异,多数险种无法覆盖我市八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即使有些险种覆盖到了,也是单一品种,没能覆盖产业链的主要环节。如省级险种葡萄种植保险,虽属我市大宗特色农产品,但该险种只承保‘葡萄果实’风险,而农民同样迫切需要风险保障的葡萄大棚、葡萄价格等葡萄产业其他主要环节,缺乏应有的保险品种。此外,近年来开发的地方创新型特色保险,险种也不够丰富,与形成多层次全产业链农业保险品种体系相距甚远。”

调研组认为,我市农业保险保障标准低,难以调动农业保险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这是影响和制约我市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症结所在。一方面,财政补贴力度不足。以近两年为例,市级财政安排年度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预算各300万元,其中,2018年未产生实际支出,2019年实际支出仅12.79万元,加上新增塑胶养殖设施财产保险和产品质量保险支出335万元,合计支出347.79万元。同期各县(市 、区)财政保费补贴分别为911万元和1371万元。这与湖北、湖南省的市县两级财政对农业保险的资金投入相比差距较大,如湖北省武汉市2018年市财政投入农业保险资金5000万元,湖南省宁乡市(县级市)2018年投入农业保险资金1800万元。且我市现行农业保险多数品种财政保费补贴比例达不到50%,难以有效发挥杠杆作用,造成保险机构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创新开发地方性险种、拓展农业保险市场的内在动力不足,农民投保积极性也难以调动。另一方面,农业保险承保额偏低。现行农业险种是以保障种子、化肥等物化成本为主,尚未覆盖包括地租、人力等支出的完全成本,承保额普遍较低。如近年,我市水稻种植物化成本平均约800元/亩,完成成本达1000元至1200元/亩,水稻保险承保额400元/亩(2008年至今不变),仅为物化成本的50%、完全成本的40%左右,与生产成本严重背离,不能适应现代农业高成本、高投入的生产特点,难以满足农民的风险保障需求。

市政协调研组赴屏南县开展花卉保险情况调研。

对症下药献良方

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经过深入调研,市政协调研组掌握了我市农业保险工作第一手资料,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探讨对策,提出意见建议。

调研组认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针对实际工作中对农业保险工作重视不够、财政支持不足的问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探索推进金融支农方式由传统单一的信贷支农方式到现代多元的信贷、保险支农方式并重的转变,财政农业补贴方式由直接补贴农业项目为主到包括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在内的补贴普惠性项目为主的转变,重视运用农业保险政策工具,善于发挥保险杠杆功能,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更好地保障农民收益,为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进行金融制度创新。

“要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农业保险产品体系,满足农民多元化风险保障需求。”王代忠建议,有关部门要牵头开展全市特色农业产业调查摸底,遵循农业生产内在规律,详细分析各个农业细分产业各环节可能发生自然灾害、病虫害、市场价格波动等风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创新开发农业新险种,通过政策险、商业险、附加险相互叠加或多险种相融合的一揽子综合险等多种方式,逐步构建产量、成本、价格、收入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如银耳种植业,在现有省级政策性险种食用菌保险保障自然灾害风险、商业性保险保障银耳种植病虫害风险的基础上,创新开发保障银耳菌种研发、产量、价格、收入等环节风险的险种,形成覆盖银耳全产业链各环节的农业保险产品体系。

针对创新开发地方特色优势农业险种,市政协经济委主任林向盛提出:“推动农业保险工作,发挥保险作为市场工具的作用,市本级要有所作为,围绕市里提出的八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创新开发‘一县一品’地方特色农业险种,形成‘一县一品’的农业保险格局;要重视市级财政的杠杆作用,加大市级财政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制定‘一县一品’地方特色农业保险政策,并创造条件逐步争取中央、省里补贴。”

“建议根据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的要求和支持创新开发地方性特色险种的实际需要,完善农业保险支持政策。”宁德人保财险分公司总经理周炜说。要适当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县两级财政保费配套补贴比例,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如将水稻种植保险承保额提高到1000元/亩,逐步实现承保额覆盖完全成本。

参与调研的涉有关部门负责人员建议,建立农业保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召集人,由市财政、涉农有关部门、银保监分局及有关保险机构负责人组成市农业保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决定农业保险工作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农业保险工作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定期对财政保费补贴险种进行动态调整。

市政协在充分收集整理调研组成员、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就大力创新开发地方特色优势农业险种,形成“一县一品”农业保险新格局,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农业保险产品体系,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标准和保障水平,建立健全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完善农业保险工作机制,提高农业保险服务水平等七个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民主协商促转化

2019年12月19日,《报告》报送市委、市政府。市委书记郭锡文、市长梁伟新和市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市长黄国璋分别作出批示:请市财政及有关涉农部门阅研,结合省上政策一并研究,市农业农村局牵头提出具体解决方案。随后,市农业农村局立即组织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宁德银保监分局以及部分保险机构,对《报告》进行认真学习、落实,并提出《关于推进全市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对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加大投入、扩大宣传、完善服务等提出具体工作意见,在充分征求涉农有关部门意见建议后,提交本次市政府专题会议协商讨论。

协商会上,市政协调研组成员与市政府和有关涉农部门、保险机构负责人再次就推进全市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出台时限、风险保障金、涉农部门年度目标任务责任分解、经营保护期等进行讨论协商,碰撞观点,形成共识。

市政府办分管领导在最后陈述协调意见时说:“市政协调研报告问题分析得很全面,所提建议非常切合宁德实际,我认为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全市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可以完全吸纳政协提出的建议。”

市政府副市长黄国璋就进一步推进政协调研成果的转化落实,提出具体的部署和要求,他说,各有关部门和涉农保险机构要围绕全市水产、茶叶、食用菌、水果、蔬菜、中药材、畜牧、林竹花卉等八大农业特色产业,创新开发地方特色优势农业险种,以满足市场多元化风险保障需求。市农业农村局负责牵头,进一步完善关于推进全市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工作意见,市农业农村局、林业局、海洋与渔业局负责对本行业主管的农业保险市场需求进行认真摸底。市政府将综合本次协商会议精神,研究出台推进我市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政策性文件,对创新开发地方优势特色农业险种、保费补贴、风险分散机制等提出详细实施意见,并报请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

协商会的召开,再一次生动展现了市政府高度重视政协调研成果,积极采纳政协意见建议,促进政协调研成果转化为党政决策的民主作风,彰显了宁德市政府重视支持协商民主的鲜明态度。我们相信,随着市政府农业保险政策性文件的出台,农业保险必将进一步发挥其在防范农业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化解农业灾害损失、提升农业生产灾后重建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更好地服务保障我市特色农业产业做强做优做大,助力宁德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