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不能错过的“哈biang”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春的裙摆轻拂而过,为大地留下一片含苞待放。夏,轻轻巧巧地带着朦胧暑意寻春而来,万物生机日渐勃发。

将至的立夏,些微的暑热,支使着福鼎市太姥山镇旧十字街油饼铺的老板娘郑雪娇渐渐忙碌了起来。藏于山海之下的曦光渐起,郑雪娇也即将做好油饼铺一天食材原料的“初加工”。细细磨好泡了一晚的米,按比加入韭菜、鸡蛋、糯米、绿豆,再撒进些许的糖,继续研磨成淡绿色的糊状,直至米糊细腻绵密,最后往米糊中放上一罐干净的冻冰罐子保鲜,“哈biang”制作的第一步便完成了。

夏饼

“哈biang”是太姥山镇方言,意为“夏饼”,夏饼是太姥山镇上居民在立夏时节必吃的一道美食。

“每年立夏,我这店门口买夏饼的人都能排成队,我们全家‘齐上阵’才能忙活得过来。”抹上食用油,预热平底锅的过程中,郑雪娇回想起往年立夏时顾客络绎不绝的热闹场景,颇感开心。这时锅已热好,早已备好的淡绿色米糊自郑雪娇手中的大勺里泄下,在锅内自然而然摊成饼状,经过一两分钟的加热,郑雪娇熟练地翻着面饼,叠毛巾似的将面饼叠成方块,出锅。青葱的绿色,在油饼铺的一众小食中尤为抢眼。

带着腾腾热气的夏饼“引来”老顾客方奶奶。“快给我来一个哈biang。”操着一口地道的方言,方奶奶指着刚出锅的夏饼目不转睛。闲谈间得知,方奶奶今年已76岁,30年来,每近立夏,她便会来郑雪娇的小店吃夏饼。

买夏饼的方奶奶

“夏饼吃了好呀,夏天不会爱睡觉,能解乏。”接过郑雪娇递过的夏饼,方奶奶迫不及待地掀开袋口吃了起来,一边吃着,一边同郑雪娇挥手告别。

“小妹,你也来尝尝。”这时,郑雪娇转过身,将一个刚煎好的夏饼向我递来。谢过她的好意,赶忙趁着热乎劲儿一口咬下,软糯的口感瞬间征服了我的味蕾。丝丝清甜满溢口齿之间,美味自舌尖一直蔓延到心灵深处,让人有一种通体舒畅的满足感,仿佛漫步在青野田间。

“以前我家每年立夏时也会在家做夏饼吃。”说话的是我的朋友芳姐,芳姐也是土生土长的太姥山镇人,“小时候大家吃的都是时令蔬菜,冬土解冻,韭菜冒芽,夏饼也就成了夏来了的征兆”。

煎夏饼

“其实镇上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夏饼,来我这买夏饼的人大多是图个方便。”郑雪娇回忆,她20岁自硖门畲族乡嫁过来时,并不知道何为夏饼,但因为镇上家家户户立夏时都会做上一些,她耳渎目染地便也学会了。我追问郑雪娇与芳姐夏饼的起源,她们却摇头,只知是代代传承下来,起源于何时已不可考。

起源无人知晓,立夏吃夏饼的风俗在年轻一辈中也逐渐淡化。如今,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蔬菜与时令的“不匹配”已是常态,镇上居民可以随时吃到夏饼,立夏时节的这份“古早味”也渐渐褪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