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

福安溪柄成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丁立凡/摄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实施乡村振兴,首先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作用。福安市在运用新媒体提升党员教育实效的同时,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推动资源下沉,增强舆论引领,促进乡村振兴。

“小轻骑”宣讲“大道理”

日前,福安市组织党员走访慰问“五老”,聆听老人讲述革命故事,共忆难忘的烽火岁月,共话红色精神的传承。同时,福安市理论宣讲轻骑兵走进社区、农村“党建广场”,介绍一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典型事迹,讲好新时代福安故事。

福安市理论宣讲轻骑兵自去年10月成立以来,组织了“田秀才”“土专家”等7支小分队深入基层开展活动。为确保宣讲工作的长效化、常态化,该市还制定了理论宣讲轻骑兵选拔、管理、学习培训等制度,建立工作微信群,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补充“新鲜血液”,保持宣讲工作的生机活力。“80后”林恩辉是返乡创业大学生的典型代表。她成为理论宣讲“轻骑兵”后,结合自身创业历程,深入浅出地为乡亲们解读十九大报告中有关农业发展、农村脱贫等众多利好政策,让乡亲们增收致富的心更热了。

福安市理论宣讲轻骑兵聚焦“民之所欲”,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文明建设等宣讲活动,精准化、多样化、互动化的宣讲,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

“小专栏”连接“大宣传”

在穆阳镇,有一条雨巷,名唤“石马兜”。周末,这里迎来一批又一批前来游玩的市民。人们发现,小巷尽头处一个党建宣传栏,十分引人注目。

从去年开始,穆阳镇发挥古民居众多的优势,着重打造石马兜古街、苏堤古街、百岁咸头阁古街,挖掘“古”色,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石马兜古街以穆阳镇手工艺品油纸伞为主要景观装饰,是一条展示本土特色风味小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的民俗工艺文化街。随着游客的增多,穆阳镇在石马兜景区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古石板路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墙与周边民居相得益彰;回廊、木亭悬挂中式特色中华传统美德图文,彰显乡土文化精髓;小巷口、屋檐下,一些文明传播小景随处可见,潜移默化深入人心。

穆阳社区巷墙上红色文化绘画,不仅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广大居民进行“红”文化教育,还美化了老旧小区的环境。石马兜2018全新党建宣传展板,“党建+文化”模式正助推穆阳中国特色旅游产业发展。

“小红帆”驰向“大浪潮”

“七一”来临, 下白石镇“渔民党校”正筹划着新一轮党日活动。

据了解,下白石镇沿海区域现有海上渔排养殖户600多户,从事渔排养殖人员2000多人。由于生产环境相对封闭,渔排住户们业余生活比较单调,文化娱乐活动也相对匮乏。近年来,下岐村结合基层党员群众的实际需求,结合中心工作,组建渔业生产服务队、海上民兵联防队、海上流动党支部和流动党小组等,“渔民党校”宣讲轻骑兵走上渔船,向船民党员宣讲党的政策方针。

“一个领域一个特色,一个支部一个载体。”下白石镇组建“水上流动书吧”,以“送技、送学、送政”上门服务的形式,到辖区村海上渔排开展送书上渔排活动,极大丰富了养殖户的文化生活,满足他们精神文化需求,成为海上养殖户心中名副其实的文化驿站。党建工作融入了党员群众的生产生活,解决了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难题,党建工作有声有色。

“现在有了‘渔民党校’,我们渔排养殖户的生活不再像以前那么单调了,大家可以随时通过报纸了解时政及外界信息,空闲时可以翻阅杂志打发时间,孩子们暑期还可以阅读各类少儿读物。”村党支部书记郑月娥对现在渔排群众文化生活如是描述。

“小举措”带动“大产业”

重温红色岁月,缅怀革命先烈。适逢建党97周年,柏柱洋闽东苏区纪念馆迎来参观学习的热潮。我们驱车来到福建最美乡村——福安市溪柄镇楼下村。一进村口,“党建宣传栏”特别引人注目。

溪柄镇党委将斗面村、楼下村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的示范乡村,以党建统揽、党员带领、乡贤引领,把创业功夫从“纸上”落到“地上”。既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也打造了一个个红色教育阵地,成为闽东一道道红色风景线。斗面村在产业发展、精准扶贫、环境提升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榕头村建成“党建公园,“绿色升级”驱动乡村新变化。“过去,这里是一片杂草丛生的闲置土地,如今成为村民学习娱乐的新场所,住在这样的新农村,心里舒坦!”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喜不自胜。

为进一步融合绿色农业,助推红色旅游,溪柄镇党委着重指导龙头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成立柏柱洋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区党支部,充分发挥兴华、贝牛、锦都三家农业企业党员带头示范作用,努力在现代农业主导体系内发展产业能手、创业骨干与党员双向培养,既把农业绿色发展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又把基层党建工作落到实处。楼下村借红色之旅的机遇,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精心培育开发,开办与旅游相关的商店,完善食、宿、行设施,已开始收到效益。 

■□郑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