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鸟先飞” 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霞浦县三沙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深入霞浦县三沙镇调研“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看到三沙境内还有群众住茅草房,就提出要“集中力量解决茅草房改造问题”。1998年4月,全省茅草房改造现场会在三沙镇东山村召开,推进全省茅草房改造工作,提出异地搬迁才能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根本问题。东山村开始大力推进茅草房改造、异地搬迁扶贫,到1998年底,共完成东山主村和墩柄茅草房就地改造12户,胡家山、罗伍等自然村异地搬迁10户。2006年,三沙镇党委结合“造福工程”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先后将三坪、二坑两个偏远山区行政村整村搬迁至东山主村,形成了今天的东山中心村。近年来,东山村中心村先后进行了整村立面改造、完善水电路、疏浚东山溪、绿化小广场、兴建生态公园、人居环境得到不断改善,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通过“四下基层”对整个宁德地区的面貌有了深刻认识。他认为宁德扶贫要先扶志,要想发展,首先要摒弃“等、靠、要”思想,解决思想贫困问题。他提出要树立“弱鸟先飞”的意识,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闽东人,持之以恒地把各项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勾画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蓝图。面对机遇和挑战,如何发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精神,切实走出一条具有三沙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是三沙镇党委政府亟待探索思考的问题。

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引领乡村振兴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我们想问题、做决策、定政策、处理矛盾纠纷,都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为民情怀。

二、要用新发展理念,谋划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首要是产业振兴。就乡镇层面,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充分利用政策窗口期和社会资本,建设、改造和完善乡村路网(港口码头)、电网、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二是组织制定富有霞浦特色和竞争力的乡村产业分项规划和政策。充分利用挖掘三沙镇海洋资源、地缘环境优势,建立乡村振兴产业基金及基金使用评估机制,使每个村、每个有志于创业发展的人,都能从中找到发展机会和创业项目,实现大众创业、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目标。三是构建产业资源大数据信息化应用共享平台。把生产者、消费者之间产业链实现定制化、个性化的对接。以三沙特有的摄影胜地为纽带,以各地摄影爱好者为目标客户,打造集文化交流、培训、观光体验及住、行、玩、乐、购为一体的产业生态园。

三、要坚持引培人才,推动实施乡村振兴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重要因素,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尤为关键。一方面要引进专业人才。支持鼓励高校专家学者、在校大学生、企业家等群体,以志愿者、创业就业等方式投身农业农村,夯实农村发展的人才支撑。另一方面要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选派优秀的干部驻村工作,“把最能干的人派去打最硬的仗”,发挥他们的引导带动作用,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