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遍开“幸福花” 携手共筑“小康梦” ——柘荣县产业扶贫侧记

城郊湄洋村王竹坪造福工程  吴霖 摄 

这是一场时间紧迫的决战——

28个贫困村,3024名贫困人口,曾是摆在柘荣县面前的一块“硬骨头”。

这是一次没有退路的挑战——

山多地少,交通闭塞,水、电等基础设施滞后,曾是柘荣县脱贫路上的“拦路虎”。  

这又是一张催人奋进的答卷——

经过多年攻坚,柘荣退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现脱贫“摘帽”。

产业是扶贫之基,强县之本。近年来,柘荣县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群众长久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以“造血式”扶贫激发脱贫活力,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扶贫新路子,全县脱贫致富的势头如春潮汹涌。

游客在英山乡官安村古民居驻足观看

因地制宜  发展特色农业

暮春五月,穿行于柘荣的清新山水间,随处可见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新图景,处处散发着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闯劲”。

英山乡官安村村容村貌

柘荣铁场村辣椒产业促脱贫攻坚

太子参丰收在望 游再生 摄

贫困户袁爱英在家中整理茶叶

见到楮坪乡洋坪村村民袁爱英时,她正在自家5亩茶园里采摘春茶。“现在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谈起目前的生活,袁爱英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2016年,袁爱英无力承担3个孩子的学费,生活捉襟见肘,被列为精准扶贫户。这时,政府下发的教育扶贫基金解决了一家人的燃眉之急。接着,袁爱英又申请了产业帮扶资金,种起了茶叶、油柰和太子参。闲时,夫妻俩还会在周边打零工,一年下来收入近6万元。

如今,袁爱英不仅还清了欠款,还有了积蓄,一家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子迈得更稳了。

发展特色农业是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柘荣县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一户一产业”为目标,大力发展以中药材、茶叶为主导的“2+N”现代农业体系,建立健全带动群众持续增收的脱贫长效机制,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柘荣亮点的产业扶贫新路子。

得益于此,家住黄柏乡黄柏村的村民林美金也成功摘掉贫困帽。

现年71岁的林美金,2013年因妻子生病致贫。这时,各级党委、政府的一系列帮扶举措让其一家人看到了希望,“我不仅利用产业帮扶资金发展太子参和茶叶产业,乡里还为我儿子提供了公益性岗位,我们一家都有了稳定收入。”林美金告诉记者,2019年,她家人均收入达到2万多元,成了黄柏村的“脱贫标兵户”。

与此同时,黄柏乡还通过以点带面,先后引进和建立了7家农林公司、4家农场和20多家种植专业合作社,不仅助推全乡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上台阶,也为精准扶贫户在家门口就业提供了可能。  

在茶叶、太子参两大主导产业的带动下,柘荣县完成665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产业扶贫措施落实,占总数的90%。

绿水青山 撬动美丽经济

百香果采摘带旺乡村游 温金寿 摄

5月1日,天气晴好。在柘荣县英山乡半岭村奇岚山猕猴桃种植标准化基地,游客三五成群,猕猴桃大棚整齐排列,村民林龙喜正在大棚内除草施肥。回想几年前的贫苦日子,林龙喜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也能搭乘“旅游快车”摆脱贫困。

2016年,林龙喜因病致贫。此时,恰逢基地负责人林凤兰返乡创业。“猕猴桃基地的建设和日常养护都需要大量劳动力,我们就吸纳了包括林龙喜在内的9名贫困户从事基地管护、养殖等事务。”林凤兰告诉记者。

进入基地后,肯干能干的林龙喜不等不靠,很快脱了贫。他放下手里的锄头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基地务工一天180元,忙碌时一个月需要务工20天;帮助乡里养护公路一年6000元;担任护林员一年3600元;还有4800元的产业帮扶资金用于发展产业;同时,利用8.7万元的异地搬迁款建起新房也在2017年顺利入住……

“这几年,基地开始发展乡村游、自助采摘等,预计今年猕猴桃也将进入丰产期,我相信今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对未来,林龙喜和家人都充满希望。

近年来,柘荣县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立足生态优势,做足山水文章,积极顺应乡村旅游发展大趋势,统筹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乡村文化振兴融合发展,文化加旅游“1+1>2”初显成效。

不论是静谧安逸的乡村美景,还是独具特色的景区都成为游客趋之若鹜的旅游胜地。春天的鸳鸯草场让人流连忘返,而与之相距不远的鸳鸯头村也获得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

今年50岁的邱阿盘是土生土长的鸳鸯头村人。看到家乡旅游发展前景,邱阿盘毅然回到鸳鸯头经营起了民宿。“我把自家房子进行改造,去年7月份就开始对外营业,生意很不错。”邱阿盘告诉记者,自家民宿共有10个房间,每逢节假日都是爆满,甚至有的游客一住就是两个月。“这里好山好水好空气,加上慢悠悠的生活节奏,是个很好的养生福地,吸引了许多来自浙江、上海的老年人来度假。”

四面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尽情领略柘荣的山水人文之美。据统计,去年全县累计接待旅游人数136.3万人次,同比增长15.2%;累计实现旅游收入11.61亿元,同比增长23.5%。

精准帮扶 彰显药企担当 

东源乡鸳鸯头村风景如画

4月的一天清晨,春雨乍歇。

在英山乡半岭村,现年63岁的村民林文坤与妻子在照料刚长出来的太子参幼苗,他们细心地将参垄间的杂草一株株拔除。“药企和我们签订的包购包销协议,不仅解决了我们后顾之忧,也坚定了我们脱贫的信心。”林文坤告诉记者。

林文坤原是省定精准扶贫户。2016年,在英山乡政府的帮助下,林文坤与落户乡里的福建柘参生物公司签订了种植包购包销协议,由该公司提供太子参种苗和技术,公司根据市场价格统一回购。“去年仅种植太子参一项就增收10000元,今年我们又扩种了3亩,预计收入还能再翻番。”与林文坤一样,英山乡凤洋村的5名贫困户因村企合作而脱贫。

药业,是柘荣的健康产业。近年来,柘荣县以药材做文章、促药企大发展,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壮大做强,目前拥有广生堂、力捷迅、今古通、新生命、中食北山等药业企业20多家,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药业税收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柘荣药企注重回馈社会,为扶贫助力。

福建天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农、工、贸、医、研为一体,产业链完整的现代化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8年,天人药业投入100万元与英山乡半岭村结对设立种植基地,建立“国家中药材产业体系生态示范种植基地”305亩,吸收当地村民到基地务工;2019年,公司通过太子参植物工厂培育抗病种苗,并计划在城郊乡建立育种基地300亩,满足辐射标准种植基地10000亩。同时,企业还注重公益帮扶,帮助结对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修路修桥,推动村企共赢。

今年,柘荣太子参入选中央电视台和省委宣传部“广告精准扶贫”重点扶持项目,天人药业同步推出柘荣太子参电商交易平台向全国推广,与此同时,在精准扶贫广电平台上每交易一笔就有一笔扶贫基金转入扶贫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