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人才基石 推进乡村振兴

当下闽东,乡村振兴是广大农民最热切的期盼、最动人的梦想。如何走好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全省率先实施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持续深化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为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科技特派员郑宜清在寿宁县凤阳乡葡萄园中对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

人才向一线下沉

乡村迸发新活力

今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国,让古田县吉巷乡坂中村面临银耳无法及时运出的难题。

“如果您有什么困难,请及时与我们联系。”面对疫情大考,市派古田县坂中村乡村振兴指导员魏友根成立摸排小组,对当地银耳生产农户、生产时间、脱水时间、用工情况等进行摸底造册,并按摸底的时间表进行一对一上门服务,帮助村民打通银耳运输“生命线”;对于企业生产用工难的问题,第一时间帮助协调调度,确保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不误。

疫情发生以来,全市249名乡村振兴指导员按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及时到岗到位,带头冲在第一线,带领党员干部齐心奋战,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乡村振兴指导员统筹推进复工复产、脱贫攻坚等工作的生动画面,正成为全市乡村振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话家常,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详细了解农民所思、所想、所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市委把实施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作为深入学习贯彻回信精神的重要举措。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实际需求,按照“双向选择、择优选派”的原则,2019年10月,首批选派28名处级干部投身乡村振兴一线,承担起推动产业发展、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加强乡村治理、抓好乡风文明、加强人才培养、夯实基层组织等方面职责。市委组织部下发管理服务办法和考核评价指导意见,管好用好乡村振兴指导员。实施常态化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工作,第二批23名市级乡村振兴指导员人选已定,拟于近期到村任职。

在市级首批选派试点的基础上,各县(市、区)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全面推行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推动198名县级乡村振兴指导员到村任职,实现产业薄弱村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驻村第一书记)全覆盖。驻村半年多来,市县乡村振兴指导员大力弘扬“滴水穿石”和“弱鸟先飞”精神,脚踏实地、扎根基层,积极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做了不少实事好事,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群众充分肯定。

围绕做大做强做优“8+1”特色农业,市派福安市观里村乡村振兴指导员薛细康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组建茶苗专业合作社,与省茶科所合作引进新品种、举办专技培训班,提高当地茶苗种植专业化、标准化水平,2019年甘棠镇茶苗产值突破1.6亿元。市派屏南县塘后村乡村振兴指导员陈朝辉统筹各类资金建设标准化食用菌大棚40亩,发展年种植食用菌100万筒以上。市派蕉城区叶厝村乡村振兴指导员凌庆贤、田中村乡村振兴指导员马忠盛联合周边岭头村,齐心发力,引入粉扣加工项目,合股成立莲峰三村食品有限公司,开启抱团发展之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截至目前,市县乡村振兴指导员共筹措各类帮扶资金1.37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025个,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问题800个。正在实施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17个,涵盖交通路网、村卫生所、幸福院等。

科技特派员杨卓飞引进辣椒新品种在周宁县进行展示与示范

科技为产业赋能  

新农业助力精准脱贫

眼下,正是周宁县高山土豆最佳采收期,田间地头处处呈现出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在省、市科技特派员指导下,纯池镇乐侬侬生态农业基地在葡萄大棚套种的80多亩马铃薯喜获丰收,亩产达2000多斤,亩产值达6000多元。

据市派驻纯池镇科技特派员兰毓芳介绍,在葡萄大棚内套种土豆、蔬菜等农作物可以实现肥料共享,避免梅雨季节带来的影响,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助推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我市立足乡村振兴需求,积极引导人才往基层一线流动,打破行业、地域、身份等限制,不拘一格选派科技特派员,满足基层不同层次的技术服务需求,推动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实现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科技特派员围绕乡村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通过宣传、扶持、服务等手段,到乡村开展产业技术支撑、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2014年以来,全市共向6个扶贫重点县选派科技人员287名,为受援地引进项目83项,有效带动4954户农户实现脱贫增收。帮助乡村引进新品种443个,示范推广新技术243项。

科技特派员为乡村振兴点燃人才支撑引擎,如今,我市建立起科技特派员工作长效机制。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1635名科技特派员活跃在“三农”一线和扶贫开发前沿,涉及茶叶、食用菌、水产、果蔬、中药材、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有力提升了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和精准扶贫脱贫。

为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选派机制,创新服务平台,强化政策保障,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新时代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要求科技特派员驻村进乡开展服务。今年,我市选派303名科技特派员赴基层开展服务,一派三年,在省级科技特派员乡镇全覆盖的基础上,推动市县科技特派员服务行政村全覆盖。

“在宁德一线水产企业服务了9年,主要从事大黄鱼等海水鱼类的养殖、育苗、科研等工作,此次被选为科技特派员赴霞浦县三沙镇开展科技服务,更是让我和大黄鱼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市级科技特派员,宁德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师韩坤煌说,他将结合学校的资源、平台、技术、师资等各种条件优势,服务好闽东水产行业,为闽东培养更多有志于服务水产行业的科技人才。

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科技特派员既有来自我市林业、茶叶、水利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才,也有来自各高校、科研院所的高端人才,他们将重点服务110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和306个产业薄弱村,带动县、乡千名科技人员在基层开展创业和技术服务。

版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