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丨舌尖上的小康!在“菌都”,谁能当仁不让站“C位”?

“点草成金”的食用菌

是我国农业十大主导产业之一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

人称“中国食用菌之都”

全县驯化开发生产38个品种

一顿“全菌宴”很难尝个遍

至少,得两顿

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菌都”,银耳当仁不让站“C位”

全国近90%的银耳产自古田

7月14日,福建古田双创示范基地“十方田”运营中心展厅里的新鲜银耳。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银耳曾是皇家贡品

清末,一小匣银耳要十几两银子

1979年,银耳仍要104元/公斤

相当于普通人月工资的数倍

今日,古田人请客一般不上银耳

炒一大盘成本还不到5元,不够面子……

从朝廷贡品到百姓餐桌

得归功于古田人首创的人工栽培技术

20世纪60年代末在木头上种

20世纪70年代末在瓶瓶罐罐里种

20世纪80年代起在“菌棒”上种

“菌棒”里是棉籽壳、莲子壳、麦麸

最新潮流是工厂化、标准化、智能化

室外热浪滚滚,室内智能温控系统“吹空调”

氤氲缭绕不是烟,而是保湿用的超声波水雾

7月14日,技术人员王振泉在福建古田晟农无公害银耳基地查看银耳长势。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柳暗花明又一村

竞争激烈,鲜品、干品菌菇效益下滑

消费升级,“吃货”要求越来越高

于是,古田以食用菌为原料

开发一系列深加工产品

7月14日,福建古田晟农无公害银耳基地的一杯冲泡银耳羹。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把新鲜银耳削蒂、清洗、熬煮后

冻上40多个小时,就成了固态冻干银耳

想吃时,温水冲泡1分钟

就变回香糯多胶、爽滑清甜的银耳羹

银耳馅饼、银耳曲奇、猴头菇粉……

甚至银耳面膜、银耳手工皂

食用菌深加工潜力仍待挖掘

7月14日,福建古田晟农无公害银耳基地负责人张家巧在进行网络直播带货。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一花独放不是春

600多家企业、300多家合作社、32家民营科研所、109家菌种场

古田食用菌全产业链体系正在形成

为提升整体品牌形象,改变小散弱格局

古田2017年创立“十方田”农产品公共品牌

为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升精深加工水平

古田正建设食用菌百亿工业园区

7月14日,福建古田双创示范基地“十方田”运营中心展厅的菌菇深加工产品。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小菌菇

如今已长成百亿大产业

全县70%劳动力涉足食用菌

全县70%农业产值来自食用菌

全县70%农户现金收入靠食用菌

2019年古田农民人均收入近1.9万元

连续11年位列宁德市县区首位

7月14日,古田县双创示范基地“十方田”运营中心展厅展示的菌菇深加工产品。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