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视频·纪录】一只“国鱼”的故事(3)——一场翘首期盼的丰收盛宴

(视频:蕉城区融媒体中心)



每一次的洄游便是回家,是一次再造生命的旅程,更是宁德人一场翘首期盼的丰收盛宴。

此时,正是江南楝子与槐树花开的季节。东海热闹的鱼汛捕捞大戏也开始上演。毗邻东海的宁德人自然享用了这个美好时令的快意时光。

“苦楝子,花嫁娘,……楝子花开石首(大黄鱼)来”

“花开槐豆盈山阿,今年鱼比去年多”

宁德籍南宋诗人与清代秀才的佳句都将大黄鱼上市与美好花事相联,其实是写尽了那个年代的人等到大黄鱼上市,如遇见迎春花开般的喜悦之情。

传统的捕大黄鱼的木船为一对,民间称为“瓜对”。

(图示:大的叫“母船”,三五吨重,多为水密隔舱福船,有六七人,六支桨;小船叫“仔船”,一吨重,有三四人,三支桨,组成一个作业单位。)

(采访同期声:母船的船老大,宁德人叫“老代;而掌管放网的,叫“掌縺”,旧称“网师”,负责听鱼声,令撒网,同时兼任舵手。鱼捞多寡,全靠“掌縺”。但当上“掌縺”之前,他必须要学习一本官井洋的秘籍宝典——《官井书》。这本秘不示人,描述官井洋水文、地理和鱼群习性,是集官井洋捕捞大黄鱼的技艺之大成。)

清代道光年间,一个宁德秀才一首《官井洋石首歌》,更是为我们留下了那个时代,官井洋上的捕鱼盛景——

“官井之水涌沧波,黄花逐浪纷飞梭。网师得鱼健吹螺,船头集市相肩摩。”

据《吴地记》载:公元前505,中国东海已有捕捞大黄鱼活动。明《闽中海错疏》记载了宁波沿海大黄鱼的渔期。

最迟到明朝,宁德便开始征收鱼课,可见那时已大规模在官井洋捕捞大黄鱼。

民国二十四年,官井洋产大黄鱼3500吨。

民国三十一年,《宁德县渔业调查资料》记载:“鱼汛期间,所捕黄鱼五六万担”

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捕捞旺季,四面八方千船万人依然汇聚于官井洋。从海面上收购新鲜大黄鱼的数百膄小船云集于三都澳沿岸的大小码头,赶鲜即刻卸鱼。一个个健壮的挑夫立马将鲜澄澄的大黄鱼挑往溪坂山寨,千家万户。

大黄鱼起网时是银灰色的,三个小时之后,就魔幻般变成黄灿灿的,醉人眼,馋人嘴。为了赶鲜,那些鱼贩们,常常会透夜走街串巷,将一条条的大黄鱼挂在了熟悉人家的门搭锁上。隔日之后,这户人家自然会将钱送到鱼贩手上。

(脚本:郑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