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耕读传家”到“教育兴村” ——中国传统村落乡村振兴发展创新之路启示

中国传统村落——福安市潭头镇南岩村,从“耕读传家”到“教育兴村”建设发展中,发挥自然生态和人文资源优势,通过村校联手,在农村人居环境、乡村治理、休闲旅游项目开发、农村电子商务等方面广泛开展人才培养和工作交流,聚力建设一流乡村振兴教育基地,着力培养造就一支乡土人才队伍,打造乡村振兴的“南岩样板”。先后获得“中国传统村落”“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 福建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福建省‘最具休闲价值’的村庄”“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村”等称号。南岩所走的乡村振兴创新之路给人以启示

(一)乡村振兴,根本在于教育塑形更要铸魂

以文明风尚提升、教育阵地建设、文化产品供给、耕读文化与红色基因传承等为重点,南岩古村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新时代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构建乡风文明建设新格局。乡风文明是灵魂。它以农民为主体,为农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和活动,充实了农民的精神世界,提升了幸福感。良好的乡风在凝聚人心、树立勤劳致富的信心、摒弃陈规陋习、提高道德素质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耕读文化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耕读文化以孝悌信义、知书达理、克勤克俭、自强不息等为内涵。守本份耕读第一,尽人伦孝友俱先。朝耕暮读,秉承几百年的风气,传承家训,严于教育。南岩人世代以最淳朴的教化,让“耕读传家”成为子孙立命入世的精神支柱。是南岩人才辈出的根本所在。

(二)乡村振兴,核心在于教育“三农”人才培养

为族内子弟启蒙教育之所的私塾大院,到既秉持“耕读传家”的私塾蒙教遗风,又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着眼村民整体素质提升现代乡村教育二者兼容并蓄的南岩书院(修立于清代入泮秀才王式金所建古厝),再到创立按全村人丁入社的“全员经济合作社”,打造“南岩发展模式”,筑巢引凤,与北京、上海等地高校和本省农科院、农林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州阳光学院、省美丽乡村发展促进会,闽东乡村振兴研究院、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外大学院校,联手构建融研、学、产为一体的全省首个“乡村振兴实践与协同创新发展”合作平台,通过高校科研力量和科技投入,为南岩村产业发展培养新型农民人才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今天,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农村人口大量迁徙城镇市区,乡村教育尤其村级小学逐渐萎缩直至撤点。南岩小学也不例外,所幸南岩书院的复兴,担起了从“耕读传家”到“教育兴村”与城乡教育资源互补共享、人员往来交流互动的桥梁、纽带作用。

实践表明,乡村书院在传承私塾遗风、发挥书院教化育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用的同时,因地制宜,通过为城市家庭提供体验农耕活动、乡村生活和书院教育的平台,沟通城乡,搭建起农业、农村、农民和城市生活的桥梁,发挥促进城乡互促互补和融合发展的作用,这就为如何更好地建设乡村书院,以及发挥乡村书院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助力乡村生态农业的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三)乡村振兴,基础在于教育助力产业发展

教育是南岩古村产业经营与回馈社会相结合的发展理念。村委以“教育”作为撬动旅游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支点,左携“劳动”、右带“旅行”,积极开展“研学旅行”与“劳动教育”实现产业深处无缝对接的实践探索,构建“南岩研学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模式,推进校地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乡村教育文化发展。

南岩村以“研学”为基调加文创来发展,具体发展载体是以成立经济联合社来进行运营。文创产业、餐饮产业、民宿产业,以及引入农科院来指导适合本地种植的新特农产品和高山有机茶产业等等,全民经济联合社的宗旨是为了村里的所有资源统筹运营,产生效益以后村民共同拥有,引导大家共同富裕。

总而言之,从“耕读传家”到“教育兴村”,古村南岩建设发展创新之路探索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乡村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乡村教育振兴使乡村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教育文化发展成效显著。创文活动使村民素质不断提高,也推进了乡风文明与农村文化的建设。村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智力支持。乡村产业振兴又为村民带来经济收入,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村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与科技发展促进了乡村生态文明的建设。乡村教育振兴战略促进了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