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视频•面孔】语言魔术师汤养宗:诗歌,给了我一生中一事无成的快乐

《面孔》第193期

人物 | 汤养宗

籍贯 | 霞浦

职业 | 退休,现从事诗歌创作

他,是福建省第一个获得“鲁迅文学奖”的诗人;他的诗歌语言自成一派,有着“汤式”的魔幻色彩;他,四十几年不停地探索诗歌之路,却说诗歌带给他一生当中一事无成的快乐。他就是闽东霞浦诗人汤养宗。本期《面孔》给你讲述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汤养宗的故事。


“读中学时,语文老师每次作文课都把我的文章诗歌读给同学们听。一个比较年轻的人,受到如此的表扬,当然在他的心里就种下了这么一颗热爱文学的种子”,汤养宗回忆。就是这样一颗文学的种子慢慢在年轻的汤养宗心中开始生根发芽。


汤养宗出生在霞浦沙江,沙江是个渔村,面朝浩瀚的东吾洋,自小他就是枕着东吾洋的潮水声入眠。十七岁那年,他失去了到大学深造的机会,去当兵,当的又是水兵。而这段在军舰里的生活给了他一段不寻常的经历,让他打开了视野,打开了对海的认识。“有时候在船舱底下。在那边看书,经过了一两个小时,我的军舰停下来了,打开门,爬上来到了另外一个海港,感觉你的阅读就在浪底下穿越而行,这种感觉非常神奇。我虽然失去了另一方面读书的机会。但是生活安排了我在军舰船舱底下读书,这也是对我独特的厚爱。”汤养宗说。

由于他与大海之间特殊的情感,所以一开始的写作,他选择写自己的故乡写海,那时候他对自己的要求就是把海写得与众不同。他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投稿,同时也收到许许多多的退稿,但是他从不放弃,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把诗歌写好。正是这样与海的独特生命体验,以及自己对写作的不懈追求,他写海的诗歌,在当时国内诗坛备受关注,被称为“海洋诗人”,著名诗人蔡其矫、舒婷等,都对他的海洋诗歌做过评论。


然而就在“海洋诗人”这样的称号红遍大江南北的时候,汤养宗在自己的创作上开始做了一个全新的尝试。汤养宗这样说道:“90年代就觉得,海已经给我写得差不多了,还想继续写诗,那怎么办,那就必须要进行一翻独立的思考。我觉得一个有勇气有作为的诗人,必须善于放弃自己,跟找到陌生的自己。我就发现我自己的语言一直跟着别人走,我必须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语言。”

正是这番探索和追求,让他找到了属于他的“汤式”语言,具有着不一样的文字审美。他提出,在语感上要有一种粗粝摩擦感,这种近似口语又具有着哲思的语言,在阅读当中跟审视当中让人慢下来,有所停顿,在这种停顿当中,让人去意会,去寻味。

读汤养宗的诗歌你总能读到那种时空交错感,这种浓厚的魔幻色彩常常让人着迷,而汤养宗是这样解释这种魔幻色彩的:“我们其实一直生活在真实与梦幻,停滞与变幻,以及变化又回到真实的动态的世界当中。世界的真实是这样子,那么作为文人,作为诗人,你必须得有相应的文字去回味它去体验它。80年代,当时我们刚刚开始改革开放,打开的世界,跟原来封闭的状态之间形成的反差本身就具有魔幻的色彩,在这个时候找到认识文字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80年代是非常伟大的时代,也是中国真正打开面向世界的一个时代。”一个时代造就了一个时代的诗人,在他所处的年代里,汤养宗用他魔幻色彩的笔调构建了一个他认知到的纸上世界。

2018年,汤养宗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授予他的颁奖词这样写道:汤养宗持续探索写作的难度,在《去人间》中,对精神的持续砥砺,对生活的智性勘问,对事物隐秘结构打开方式的综合运用,对字词的反复掂量,都证明他的诗歌在修辞技艺、精神内质上的不断更新。同时,他也是福建省第一个获得“鲁迅文学奖”的诗人。

四十多年来,汤养宗一直保持着一种写作习惯:每到凌晨三四点,便会醒来,回到书桌前,回到诗歌当中。对于他来说,这样的时刻具有神圣感:一段时间,一个人,天地是那么安静,别人都在梦里,只有这个时候他在跟诗歌对话,跟这个世界对话。

“诗歌本来就是大而无当的东西。所谓的大而无当,就是它可以管天管地管空气,但是它在生活当中一点用处也没有。它不会解决你有没有大米下锅,也不会解决年轻的时候某个女孩会不会爱上你的问题,更不会解决世俗当中某些关节的提升,但是它让你在写作当中产生的精神愉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生作用着你,所以它给了我一生当中一事无成的快乐。”

——汤养宗

这就是本期《面孔》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闽东霞浦诗人汤养宗的故事,下期又将带你认识怎样的面孔?拭目以待吧!


编导/陈小虾

摄像/吴圣锦 郑镇 叶著

剪辑、编辑/陈小虾

监制/ 缪洪通

总监制/郑承东


感谢对《面孔》栏目的关注,如果你的身边有宁德人或者在宁德打拼的外地人,他们从事特殊少见的职业或者是个有励志故事的人/有正能量故事的人/工匠和手艺人/有趣好玩有故事的人,欢迎推荐给我们,我们希望不一样的面孔不一样的故事能够让更多人倾听。扫描二维码,与我们《面孔》栏目组联系吧~

—《面孔》编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