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乡村振兴的“主心骨”

在闽东脱贫攻坚一线,战斗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只身来到闽东最贫困的山村,他们牢记组织重托,不负群众期盼,走村入户,访贫问苦,找项目,聚民心;他们扎根当地,通晓民情,熟悉政策,张口闭口提的都是“我们村”;他们多是“60后”“70后”,也不乏“85后”“90后”,他们凭着抓铁有痕的干劲和金石可镂的毅力,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勇担当、甘吃苦、乐奉献……他们将汗水挥洒在闽东大地上,浇灌出脱贫的丰硕花朵,他们共同的名字——驻村第一书记

2017年12月以来,我市108位省派驻村第一书记坚持以组织建设为着力点,产业发展为切入点,改善民生为根本点,创新服务为突破点,努力推进驻村各项工作不断深入。截至2019年12月,全市所有重点村全部脱贫摘帽,108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共筹措各类帮扶资金8.54亿元。2019年底,省级重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达1.4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到15.2万元,乡村振兴驶上快车道。

内补钙外取经 构筑强堡垒

基层的工作能否做好,关键是有没有好的带头人,有没有作风过硬的村干队伍。我市持续推进省派驻村第一书记队伍建设,进一步改进了基层工作作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稳步发展,为基层一线构筑了坚强堡垒。

第一书记们初到地方时,那些发展思路不清晰,致富能力弱,不能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村庄不在少数。宁德市省派驻村第一书记领队王业洲表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第一书记”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因此,第一书记必须善于带队伍,打基础谋长远,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

初秋的官安村,金风习习,荷塘飘香。村里的一幢清代古宅内,“官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标志引人注目,书架上整齐罗列着《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摆脱贫困》《基层党组织书记工作务实》和《塘约道路》《梁家河》《中国有个滕头村》等书籍,这里已成为官安村村干部开拓视野、理清思路的学习室。

“我们坚持‘内补钙、外取经’相结合,统好班子带好队伍,带头学习扶贫工作最新动态、重要政策文件、驻村工作经验等。”王业洲介绍,两年来,第一书记队伍建设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组织驻村第一书记参加学习培训,对标先进典型,进一步增强驻村帮扶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18年4月,“中国扶贫第一村”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举办省、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培训班,就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扶贫资金审计管理、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内容进行专题辅导。2019年3月,我市组织省、市下派驻村第一书记赴浙江湖州市委党校培训学习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经验,并现场参观了长兴县顾渚村、南浔区向阳村、德清县五四村等现场教学点。通过“取经”,全面提升了第一书记推动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和加强基层党建的工作能力。 

创机制激活力 提升战斗力

着眼于“制”,着力于“行”,工作推进机制的不断健全,切实提升了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效能。

驻村伊始,如何完成“单位干部”到“村干部”的转变?这对第一书记们来说是个挑战,他们多是来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对“三农”工作比较陌生,专业业务能力差别较大。为此,驻村领队王业洲给第一书记们写了一封公开信,提醒驻村干部在驻村期间务必做到“两个确保”“三个坚守”和“四个作为”。同时配合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制定并推行《宁德市驻村第一书记管理服务办法(试行)》,让第一书记们快速进入“村干部”的角色。

由各县(市、区)委组织部牵头,实行第一书记“一季一推进、半年一破难”制度,通过定期交流、现场评议、攻坚督查、述职评议等方式,检查“第一书记”履职情况,总结阶段经验,查找突出问题,研究改进措施,激发第一书记的内生动力。同时,结合线上微信群等方式及时掌握驻村工作进展情况。做到管理有依据、工作有重点、服务有保障,确保村第一书记人在岗、心在村、想干事、干实事。

扶贫攻坚不仅要“输血”更应“造血”。第一书记们深入调研,制定“强村计划”,充分发挥优势,整理提供了省直20多个部门涉农项目资金申报管理的政策文件、实施案例及宁德市部署“三农”工作的有关规章文件140多份,促成省级驻点村争取到多批项目资金。同时,依托社会组织资源和派出单位优势,为驻点村的贫困学生帮扶助学金累计超过百万元,为驻点村贫困户争取慰问帮扶金累计超过600万元。

树典型争创优 培育领头雁

两年多来,驻村第一书记们紧紧围绕组织建设、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主线,访贫问苦,筹措资金,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树立了驻村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霞浦县盐田乡洋边村第一书记吴洪才,洋边是他的第三个驻点村,到任两年多,他将洋边较为分散的9个自然村都走了个遍,摸透村情,逐条逐件解决矛盾,驻地有情驻地为家,被评为省直机关无私奉献十佳典型;屏南县甘棠乡新田村第一书记董建武将最迫切的民生工程摆在首位,新建3.5公里的新路并拓宽4.8公里的旧路对接甘棠高速出口,全力以赴做好通乡道路建设,为新田村的蝶变奠定基础;周宁县浦源镇龙住院村,2016年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户44人,在第一书记吴凯敬的带领下,2018年底全部稳定脱贫,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霞浦县松港街道下村村第一书记黄小红找准发展路子,推进精准脱贫,与松港街道长沙村合作共建启动实施“文化脱贫工程”项目……

丰硕成果背后,是108位第一书记们干事创业的火热激情,是争先创优的强大动力。

进村第一件事,第一书记们就在村民面前签订了《村两委干部廉洁自律承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前路征途漫漫,他们励志前行。两年多的摸索,好经验遍地开花,好做法层出不穷。

寿宁县清源乡龟洋村、南阳镇坝头村探索采取“岗位整合+公开报名+面试考核”,公开选聘村“六大员”并纳入村干部队伍管理,这一经验已在寿宁县推广运用,被宁德市评为“组织工作好机制”;霞浦县盐田乡姚澳村第一书记朱铁铮参与研发的《农村党建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受到省市县三级组织部门的关注和支持,用于开展支部党务工作、管理教育外出务工党员,系统已在部分驻点村和霞浦县试点应用;屏南县甘棠乡新田村第一书记董建武事迹撰写的典型案例“‘四加四联’打好脱贫攻坚战”已入选国务院扶贫办出版的《驻村帮扶典型案例》。

108位第一书记牢记使命,扎根基层,推进派驻村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发挥“排头兵”作用,驻村第3年,疫情大考给脱贫攻坚战场增添了挑战,但丝毫未影响第一书记们脱贫攻坚的决心和信心,他们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努力减小疫情对脱贫攻坚成效的影响,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