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宜居好环境 幸福生活踏歌来

眼下,正是瓜果丰收季节,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金秋的闽东乡村散发着独特魅力。两年多来,在108个省派第一书记的带领下,闽东的贫困村落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清淤泥、建沟渠、引活水;拆违建、治危房、建新房;清垃圾、拆猪圈、保洁净;植绿树、美庭院、造花园……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人居秀美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开。

偏远落后的村落,总免不了“脏乱差”,过去的周宁县浦源镇龙住院村便是如此。龙住院村距离县城23公里,是浦源镇最偏远的省级贫困村。省派第一书记吴凯敬到任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配合下,以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彻底解决龙住院村的“脏乱差”问题。

周宁县浦源镇龙住院村

旱厕不见了,修建了无害化厕所,实现全村厕所及污水管网全覆盖;拆除猪圈、鸡舍等,使村居环境变得干净整洁。同时,对乡村环境进行优化提升,按照“土墙、黑瓦、白边”特有风貌,对全村74座裸房危房进行集中整治,形成了地域特色的农村住宅群;打造夜景工程,共建设路灯54盏,铺设河道两边及重要部位灯带约2公里,村庄的夜晚变得美丽。

环境的变化让村民心里美开了花,纷纷响应建设“四季花村”和“公园式村庄”的号召,将家中的闲置用地清理出来,根据不同季节配套种植不同花种。今年,龙住院村被评为“福建省乡村治理示范村”,成为一个四季皆有景、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年多来,在第一书记带领下,各地完成环境卫生整治402项,实现了村民安居梦。

乡村振兴不仅要让村民住得舒心,还要让乡村经济活起来,让生态成为美丽乡村焕发活力的重要支撑点。两年多来,第一书记们紧紧围绕“抓产业、重生态、促宜居”这一主线,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从生态环境建设入手,打造美丽宜居的生态乡村,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本地特色生态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寿宁县南阳镇坝头村第一书记郭梅峰对此深有体会,坝头村传统产业是茶产业,在巩固原有茶产业的基础上,郭梅峰积极对接省农科院、县水产站提供的技术指导,发动村民种植“巨峰”晚熟葡萄、八月瓜、黑老虎等特色水果,养殖小龙虾、马口鱼、石鳞等特色水产,打造种养生态化产业融合。

如今,坝头村的种植园里瓜果丰收,养殖池中水波荡漾、飞鸟盘旋,呈现出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态美景。“下一步,坝头村将依托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郭梅峰说,生态振兴就是在严格保护生态和发展中,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今年8月,4万尾鱼苗拍打着水花汇入福安市甘棠镇大车村河中,这场生态文明促进乡村振兴的主题活动,体现了近年来大车村生态振兴的决心。

走休闲农业发展道路,一直以来是大车村两委的共识。作为第五轮帮扶脱贫的省级贫困村,经过几年努力,这里正悄然发生变化。

“我们对村庄的建设得到了在外乡贤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第一书记陈振平介绍,由于村财有限,村里发动乡贤捐助,向上级争取扶贫资金,完成森林公园建设,解决了大车水库的水系治理难题。

大车水库蓄水量11万立方米,曾经在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河道失修,成了村民们丢弃生活垃圾的地方。在村委的动员下,村民们开展了一场清库行动。

现在的大车水库,清淤疏浚,库区路网、亲水拱桥、水中央台亭建设已完成,整治后的库区水质清澈,野鸭嬉水,充满生机。大车村内,森林公园、木栈道、环村步道,与村庄融为一体。

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第一书记们做足生态文章,发挥当地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生态振兴为闽东省级贫困村带来了蝶变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