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侨:滩涂地上绘蓝图 产城融合谱新篇

李民雄 图                                                  

二十载敢为人先,二十年砥砺奋进。

2000年至2004年,东侨工业从无到有。自2007年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0亿元以后,东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1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2019年末,233家工业企业落户东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9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26家,超10亿元的3家,初步形成以锂电新能源、生物科技、电机电器、食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格局。这不仅是东侨企业做大做强所呈现的“成绩单”,更是东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

撤地设市20年来,随着“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宏伟蓝图的实施,东侨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列入宁德市本级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中心城市建设的主要平台,开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之路。

产业强支撑  发展新引擎

“新冠疫情的影响我们已经度过,现在回归正常的运营状态。”日前,在宁德侨云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为如期交付出口订单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该企业的相关负责人王德金表示,这是公司落户东侨后的第一批出口订单,也将成为企业明年营业额的最新增长点。

作为锂电新能源的上游企业,2015年落户东侨的侨云电子,从国内市场到对外出口,侨云电子的发展壮大也是东侨许多企业的成长轨迹。

自1997年成立以来,东侨始终抓项目、保运行、优环境、增后劲,工业经济呈高质量发展态势。2019年,东侨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提速进位。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比增38.1%,增幅居全市第二位;固定资产投资比增22.4%,增幅居全市第二位;全年完成实际利用外资115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5.13亿元,比增20.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42亿元,比增11.6%,两项收入增幅均位居全市第二,占全市财政收入份额分别达15.9%和14.5%。

近年来,东侨坚持按照“主导产业跨越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新兴产业规模发展”的思路,着力做大锂电新能源一个千亿产业集群,做强生物科技、电机电器、食品加工三个百亿产业集群,构建“1+3”工业发展格局——

锂电新能源产业跨越发展。宁德时代和新能源科技两家龙头企业推动全区锂电新能源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以年均144.0%的增速爆发式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基地。2019年,锂电新能源产业完成产值341.80亿元(不含蕉城),比增38.4%,占规上工业总产值81.8%,拉动规上工业增长近29.64个百分点,贡献率达96.7%。

生物科技产业做大规模。以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共建园区形式引进安发生物产业链项目和宸润生物医疗器械项目,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努力打造百亿规模的生物科技产业园。2019年,生物科技实现产值19.96亿元,比增1.7%。

宁德亚南电机有限公司生产线    徐烽 摄  

电机电器产业转型发展。截至2019年底,全区共有规模以上电机电器企业9家(整机6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5家,基本形成发电机与发电机组、电动机、水泵和电子保健医疗器械等四大类产品为主导的产品结构。2019年,电机电器产业实现产值16.23亿元。

食品加工产业做强品质。通过扶持鲁花、夏威、海鸿等行业龙头引进深加工技术和提升生产线智能化水平,培育知名品牌,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目标产值突破百亿。2019年,食品加工产业呈现较好发展态势,完成产值31.98亿元,同比增长12.2%。

聚力补短板  民生增福祉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阳台,归侨汤松园便站在这里目送孙女走进家对面的华侨小学。这所学校是东侨专门为华侨新村配套兴建的,“一切都很舒心和方便。”1961年,汤松园跟随父母从印尼回国,在东湖塘华侨农场扎根,今年64岁的他,见证了东侨的辉煌巨变。

“变化是翻天覆地的。20年前侨民住的是平房,孩子们要步行约1小时到大门山上学。20年后住的是高楼,学校就在家门口。现在每家都有一部小车,侨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作为我市唯一的纯侨社区,汤松园所在的华侨新村至今仍居住着2600多名侨民侨眷。他们生活在东侨,建设着东侨,亲身经历了“平房变楼房,洼地变绿地,荒野郊区变中心城区”的变迁。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人心。撤地设市20年来,东侨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上频出实招、狠抓落实,从老百姓最急需、最紧迫、最关心的层面着手,让市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华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东侨开发区成立后,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基础教育内涵不断提升。2012年在全市率先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级验收。2020年中小学在校生数达12934人。2005年至今先后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8个,义务教育从弱到强,公办幼儿园从无到有,幼儿园普惠率达94.8%,远超省定标准。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前,东侨因为独特的行政性质,社会保障体系较全市各县(市、区)不够完善。2012年,东侨开始委托蕉城区办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2018年起,东侨人社局对各社区基层劳动保障、就业创业等工作进行年度考核。截至2020年,东侨开发区辖内共有10个社区,其中5个社区设立了基层便民服务平台。群众健康是最大的民生。东侨开发区成立后,随着人口的聚集,卫生健康资源配置不断提高,卫生事业快速发展。

不仅在教育、医疗上投入大量“真金白银”,在科技创新、文化体育事业、社会治理等领域东侨也全力推动民生事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幸福指数,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努力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有保障。

浓墨绘新城  宜居新东侨

“环境好、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很适合安家落户。”入住华府豪庭后,霞浦人彭智一直对周边的居住环境赞赏有加。

在东侨,越来越多的闽东人、外乡人把家安在了这座宜居新城里。当然,吸引他们的不仅是“家门口”便可观湖踏青的生态环境,还有日趋完善、优化提升的城市功能。

从东侨开发区成立伊始,东侨便充分挖掘自然环境优势,沿湖造城,迈开了山水生态、滨海宜居新城的建设步伐。1998年至2009年的10年间,东侨克服城市配套设施零基础,专业技术力量薄弱、资金紧缺的实际困难,统筹部署、科学规划,期间新建城市道路26条,投入资金约7.04亿元,截至2009年城市道路总长达40公里。截至2020年11月,全区已建城市道路64条,总长度超80公里,年均投入资金达4亿元,建成福宁路、工业路、疏港路、鉴湖路等一批城市主干路网,打通南、北城区交通要道,为北部新区产业高效发展提供坚实的硬件保障。2020年全力推进金马南路(南湖滨路至万安路)、奉御塘东路、团圆路(振兴路至工业路)等道路建设。同年,继续实施主城区市政道路“白改黑”提升工程,年度累计改造道路总长约6.02公里。打通“断头路”,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改善居民出行环境,提高城市交通通行效率。

王志凌

为守护这方山水,东侨还大力推进污水治理和城市防洪排涝工作。至2009年,完成闽东路一期等9条主干道排污网建设,投资金额655万元。2019年动工建设宁德市北区污水厂三期扩建项目,建成后污水处理总量可从1万吨/日提升至4万吨/日,极大提高北部新区整体污水处置能力。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十三五”期间年均新增、改造城市雨污水管网各8公里,并完成东湖塘二十五孔水闸除险加固、河乾溪排洪渠等水利工程,同时加快推进北山溪河道整治(东侨段)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家在东侨有着幸福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变化最大的是沧海桑田变新城。”诚如宁德地区罐头厂原纪委书记林明通所言,20多年来,东侨从华侨农场万亩滩涂海田农耕区域蜕变成现在初具规模的城市中心新城区,经济发展蒸蒸日上,社会事业欣欣向荣,居民生活安居乐业,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一砖一瓦绵绵用力,一针一线久久为功。20年来,东侨走过了一载筚路蓝缕、围垦拓荒的峥嵘岁月,挥别了一段难侨归国、风雨如磐的辛酸记忆。如今的东侨是一座创新创业、跨越赶超的滨海新城,是一个产城一体、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