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柏洋乡:穿着“绿鞋”奔跑在“生态强乡”路上

柏洋乡一瞥

茂林幽谷,清流湍瀑、云雾空蒙……走进霞浦县柏洋乡,散发着馥郁灵气的山水,如一块块盈盈美玉,令人沉醉。

在柏洋,“绿水青山即是金山银山”并不是一句空话。“在离任时,留下一个生态美、百姓富的柏洋。”已成为了当地干部为之奋斗的目标。

一个必须兑现的承诺

到过柏洋乡吴洋村的游客,无不为当地的美景所吸引。但很少有人知道,如果不是那场“没有硝烟”的治污战役,如今的吴洋将是另一番景象。

故事要从2011年的夏天讲起。那年刚刚调任柏洋乡担任乡长(现为乡党委书记)的林鸣在下乡调研时,看到两位老人在路旁唉声叹气。感到好奇的林鸣便上前询问。

“前些年,村子附近开了一家小型炼铜厂。每天都冒着黑烟。受到它的影响,这些年我们的果林收成一年不如一年,不少果树甚至都枯死了……”两位老人对着眼前这位陌生的年轻人吐起了苦水。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第二天,林鸣便带着一名乡干部根据老人提供的厂址“摸上门去”。

在走访中他发现,在柏洋乡,这样的无证小炼铜厂居然有4家之多。

回到乡政府,林鸣立即召集相关部门举行会议,会议的主题便是彻底取缔小炼铜厂。

几天之后,关停炼铜厂的战役全面打响。战役的“第一枪”便指向了吴洋村山中刚刚投产的一家小炼铜厂。

令林鸣没想到的是,他和几名乡镇干部刚来到厂里,就被数十名吴洋村村民围住了。

“不能关,关了我们以后的生活靠什么?”村民的情绪很激动。

危急关头,林鸣爬上了一座小土坡。

“‘污染这么严重的炼铜厂,就开在这!难道你们不考虑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吗?如果你们担心今后的收入,我在这里保证,即使厂子关了,你们的生活也一定会越来越好……’当时他站在土坡上对我们喊道。”作为当天的亲历者,吴洋村岔门头自然村村民吴奶灿至今清晰记得当时的场景。

这席话打动了不少村民,人群渐渐散去……

不到一个月,所有的炼铜厂全部关停。

厂子关停了,但后续工作才刚刚开始。“你们的生活也一定会越来越好……”这句话成为了柏洋乡党委政府始终挂在心头,必须兑现的诺言。

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优势,乡里引导吴洋村民种植特色红米、高山蔬菜和太子参。

柏洋乡还将“挣钱”的目光投向了当地的绿水青山。通过将吴洋村列入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挖掘当地自然风光资源,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产业。

“这些年,村里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村里更美了,我们的收入也大大提高了。就比如我,平时种些红米和太子参,农闲时到村里景区打打零工,一年的收入就有3万多元。”吴奶灿笑着说。

一条决不突破的底线

对于不少地方党委政府来说,招商引资无疑是地方发展经济的“第一号工程”。但在柏洋,所有项目的落地都要遵守一个硬性条件——决不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所有工业类项目落地,必须有专业机构确认不会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破坏。确定存在污染的项目,坚决“关在门外”;对于存在污染隐患的项目,宁可暂时“留白”,从长计议,也决不让今天的发展成为明天的包袱。

其实,在刚确立这条生态“底线”时,不少干部们也有这样的担心:如此苛刻的招商引资条件,会不会吓跑投资者,从而影响乡镇的发展。

确实,多年来,这条不可突破的生态底线,拦住了不少企业。

2012年,一家皮革企业找上门来,希望在柏洋投资办厂。但就是这样一个投资数千万元、年产值过亿的项目,却被该乡拒绝了。理由只有一个——存在污染。这一决定,在当时让不少人跌破眼镜。要知道此时的柏洋还没有一家企业产值突破千万元。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林鸣坦言,这些年,为了守住底线,柏洋乡的党委政府压力不小。亲朋好友当说客,希望在“底线”上开个口子的事,该乡党委政府领导几乎人人都经历过。“别的地方都能批,怎么就柏洋不行。”这是无功而返的说客们最常说的一句话。

“作为地方党委政府,我们就不能片面追求GDP,而放松对环境的保护。尤其是柏洋乡这样一个生态之乡。”陈振说。

但限制污染项目进入,并不意味着不发展。对于柏洋来说,要发展,就必须穿“绿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按照 “分区域规划、分产业布局、分类型指导、统筹经济发展”的思路,柏洋乡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区域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仅去年以来,就先后引进福建久润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福建福盈茶业有限公司等企业。

不仅是农业,在如今的柏洋乡,旅游产业也正崭露头角。立足“县城经济发展的后花园”这一定位,柏洋乡大胆尝试发展乡村旅游,突出“生态山水”主题,以“国家级生态乡镇”来策划乡村旅游形象,大胆探讨、谋划开发旅游资源。该乡先后投入300万元,建设柏洋乡原生态旅游摄影文创园,并耗资500万元进一步完善了柏洋乡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工程。

“绿+红+古”的旅游发展模式使柏洋旅游方兴未艾。

一对来自东北的夫妻

近日,一个由安徽、湖南、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茶叶采购商组成的考察团来到柏洋乡考察当地生态茶园。邀请者是柏洋的福盈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来自东北的刘子媛、贺子顺夫妻。

刘子媛、贺子顺夫妻出生于茶艺世家。过去,两人在东北不仅经营着茶叶生意,也从事着茶艺师的培训。

随着白茶在北方日益畅销,2012年,夫妻俩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到白茶之乡的闽东从事白茶加工。而这一干就是5年。

去年5月,夫妻俩来到了柏洋乡,这里良好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一下子把他们吸引住了。

“这里有保护完好的原始森林,每一条河流都清澈见底,呼吸一口空气,都感觉带着浓浓的自然气息。”刘子媛回忆道。

“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地方!”

之后的几个月,夫妻俩又对柏洋乡展开了多次更为细致的考察。每一次的走访,都令他们对项目的信心更坚定一分。

终于,去年9月,项目正式签约。当月,急性子的夫妻俩就带着两包随身衣物,安家柏洋。

去年11月,完成生态茶园土壤监测;今年元旦前,厂房全面建成;元宵后第三天,所有设备到位;3月底,开始加工明前茶;4月底,第一批“近纯”牌明前茶被抢购一空,销售额达200余万元……

“我们越来越体会到当时的选择没错。这里不仅是发展茶产业的福地,更是一个宜居的生态之乡。”刘子媛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