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灿烂的“科技之花”在闽东山海间精彩绽放……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进程中,科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市科技系统充分发挥科技资源聚集的优势,坚持夯基础、助产业、育人才,既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用科技之光点“绿”成金、科技之力富民兴村,让朵朵灿烂的“科技之花”在闽东山海间精彩绽放。

智力扶贫  科技特派员照亮脱贫路

福安市农业科技特派员向村民传授种植葡萄的技术要点。 缪星 摄

初春,虽不是繁忙的葡萄季,但市级科技特派员、福安市农业科教站站长、高级工程师张富民依然没有停下忙碌的脚步,领着农户们对葡萄进行剪枝追肥,为夏季的丰收打下好基础。

农技推广,张富民已深耕多年。特别在葡萄避雨栽培技术和专用套袋技术的推广上,他更是不遗余力,走进田间地头开办“农民田间学校”,孜孜不倦地传授栽培新技术,让“百里葡萄海”成为了“万民致富源”。

被誉为“大黄鱼之父”的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原站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刘家富则是奔忙在水产一线的科技特派员典型代表。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过度捕捞,三都澳大黄鱼资源近乎枯竭。刘家富十余载如一日,埋头科研攻关,实现了大黄鱼人工育苗技术的重大突破。随后,他又坚持研究推广大黄鱼繁养技术,推动大黄鱼海上现代养殖发展。

以科技创新指导生产实践,把科技成果化为脱贫蜜果,这是我市每一位科技特派员不变的初心。近年来,我市持续创新工作机制,将科技特派员制度与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有机结合,科技特派员带技术、带项目进驻贫困村,实现科技创新与精准扶贫“零距离”对接。

科技特派员指导周宁县纯池镇茶户安装茶园温度监测设备。 见习记者 陈容 摄

2017年以来,全市共向6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选派科技人员251名,实施科技开发项目62项,有效带动3500多户农户实现脱贫增收。同时,举办果树、食用菌、茶叶、大棚蔬菜、花卉等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讲座685场,共计培训农民5万多人次。

如今,我市已建立起科技特派员工作长效机制。截至2020年,全市共选认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2656人次,覆盖125个乡镇(街道),服务范围涉及茶叶、食用菌、水产、果蔬、中药材、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有力推动了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和精准扶贫脱贫。

产业扶贫  科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无人机航拍采集茶园数据、茶农确认茶园现场址界、数据录入、技术人员逐一核对图斑……春天已至,福鼎市各地乡村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茶园大数据溯源工作,为即将在全市范围启动的大数据溯源平台应用做好准备。

周宁县玛坑乡智慧茶园里,茶农运用无人机进行茶园统防统治。 见习记者 陈容 摄

白茶是福鼎市的支柱产业,该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以上来自茶叶,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为推动白茶产业转型升级,让片片茶叶变成脱贫致富“金叶子”,福鼎成立中国白茶研究院,在生态茶园管理、信息化溯源体系建设、白茶衍生产品开发、茶旅融合发展等方面提供科技支持,进一步提升白茶全产业链整体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科技兴农,促产增收。闽东“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环境,成为摆在我市实现农业现代化面前的一道难题,而科技恰恰就是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把“金钥匙”。



福鼎市贯岭镇现代农业园采用新型无土栽培技术提升草莓产量与品质。 王婷婷 摄

柘荣县强化科技驱动作用,建设“闽东药城”,让“一根参”惠及全县80%以上的农民;古田县创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模式,不断提升食用菌专业化生产水平,让“一朵菌花”成为富民兴县的“致富花”;福安开发葡萄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提高葡萄产业经济效益,让葡萄成为农民的“甜蜜果”……

近年来,科技助力闽东特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出了累累硕果,这背后是全市科技系统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通过宣传、扶持、服务等手段,积极引导农民引进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新技术,发展生态农业和高优农业。2017年以来,共帮助引进新品种362个,示范推广新技术414项,实施科技开发项目241项。

科学扶贫  创新平台激活致富引擎

每逢周末,柘荣县双城镇东狮山现代农业示范园便热闹起来。向往田园风光的市民携家带口自驾前来,采摘草莓,体验鸟巢植物科普餐厅。

宁德市东狮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林顺永 摄

据了解,该示范园利用智能温控大棚和当地优质的自然环境,通过引进现代农业品种和技术,种植无籽石榴和其他新型农业产品,项目一期投入3000多万元,致力打造一个集旅游、观光种植、休闲为一体的美丽田园花果山基地。

该示范园的建成不仅能加快推动当地一产“接二连三”发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能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脱贫致富。而这仅仅是我市大力开展“星创天地”等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促进农村创新创业的一个缩影。

“星创天地”是农村创新创业的“孵化器”,不仅能为建设主体聚集科技资源,还具有转化农业科技成果、培养创客、孵化农业企业的公益性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众创空间”。

近年来,我市科技特派员依托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型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创办、领办、联办了一批集科技示范、创业孵化、平台服务为一体的“星创天地”。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个、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星创天地3家,省级科技特派员创业示范基地15个,省级星创天地6家,为科技人员扎根农村提供了广阔舞台。

在寿宁县竹管垅乡茶园,市科技特派员钟凤莲指导茶农正确安装粘虫板。 林孔锋 摄

科技人才活跃“三农”一线、扶贫前沿,各级农业科技计划项目则持续跟进实施。近年来,我市围绕星火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农业类区域发展自然基金、创新资金、对外合作、科技平台、STS项目等各类涉农项目,争取省级以上项目400多项,有力推动了宁德“8+1”农业特色产业做大做优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