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工巧匠 | 体验宁德的工匠精神②:他让神秘畲族乌米饭走进大众视野

乌饭,又称阿弥饭、青精饭,采用乌稔树的树汁浸泡糯米蒸制而成。是一道畲族群众传统佳肴。流传至今1300多年。过去畲族乌饭是藏在深山人未识的乡间小食,如今畲族乌饭是寻常可见的酒家美食。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位七旬老人努力推动,他就是第二批宁德市乡土人才(文化传承人)吴立强。

一月的蕉城,寒意正浓。早上六点这个城市刚刚睡醒,吴立强老人简单吃过早饭,坐上出租车赶往在金涵乡乌饭店,今天有一批乌饭要寄出。吴立强说,上个月自己共往福州、泉州、厦门等地发出了一万多公斤乌饭。

现年79岁的吴立强是蕉城区立强畲族乌饭经营部的负责人,也是省级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闽东畲族乌饭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吴立强并非畲民,为何与畲族乌饭结下这样缘分呢?

随时间脚步,追溯记忆。1962年,刚刚从福安师范学校毕业的吴立强被分配到柘荣县富溪镇竹岭小学担任乡村教师,吴立强在竹岭村认识了敦厚善良的生产队长陈石富。一年畲族“三月三”,陈石富的畲族亲家兰德福送来了一碗乌饭,陈石富立即给吴立强分了半碗,乌黑发亮且香甜软糯的饭食引起汉族小伙吴立强的好奇心。“最让我震惊的是乌饭色变过程,淡绿色的汁液与糯米混合蒸煮后散发蒸汽,蒸汽四处蔓延,蒸汽所到之处淡绿色米粒随之染黑。”畲族乌饭的神奇魅力激起吴立强的求知欲。

求知若渴的乌立强把大量时间用于研究乌饭。走访畲民,了解畲族饮食文化,翻阅典籍,收集有关乌饭的文字材料。随着学习的深入,吴立强越发觉得畲族乌饭文化博大精深,若推向市场一定大有可为。

吴立强想畲族乌饭推向市场的想法得到了陈石富的支持。两人结伴向畲民兰德福取经,学习制作技法。1966年,两人启动乌饭生意。晚上吴立强在家蒸煮乌饭,次日,陈石富把乌饭挑到镇上叫卖。随着市场需求增多,他们又把乌饭卖到了柘荣城关。就这样,原本不为人知的畲族乌饭渐渐褪去它神秘面纱,走进普通大众的视野。

吴立强介绍,想要做出“黑、亮、晶、香”的优质乌饭也绝非易事。他发现乌饭口感与糯米品质、投料比例、浸泡时间都有关系,经过反复试验,他总结出了一套以温度、节气为标准的生产技法,保证每批乌饭品质如一。

1996年,不满足在山区县发展的吴立强来到交通更便利的蕉城区经营乌饭生意。初来乍到,很多蕉城人对乌饭很陌生,甚至有人误会是否使用了染色剂,一时之间,乌饭销售遇上瓶颈。为此,50多岁的吴立强带着乌饭逐一拜访酒楼,免费赠送乌饭给客人试吃。功夫不负有心人,香甜软糯的乌饭赢得了食客好评,成为不少酒楼饭店新宠,甚至吸引多地经销商要求加盟。

为了让食客放心食用,2007年前后,吴立强委托省农科院中心实验室和省疾控中心对乌饭树叶(乌稔树叶)进行营养价值检测与毒理实验,双向检测结论显示乌饭树叶是健康无毒食品。这个好消息让吴立强坚定了推广畲族乌饭的信心和决心。

宁德市美食文化节、福州市美食节、浙江杭州中华老字号精品博览会、台湾金门马祖海峡两岸非遗论坛……省内外的大小美食展会吴立强都不想缺席。头发渐白的吴立强推销起畲族乌饭,干劲十足,毫不逊于年轻小伙。在吴立强等人努力下,畲族乌饭的名声越叫越响。2011年闽东畲族乌饭制作技艺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闽东畲族乌饭入选中国民族餐饮委员会推荐的民族特色餐饮美食,入选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公布的全国乡村特色食品。金涵立强畲族乌饭经营部荣获中国饮食类非遗全国示范单位奖。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不服老的吴立强显然不再年轻。古稀之年的他渴望有更多年轻人加入他们的队伍,共同保护传承闽东畲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