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者也 | 刘翠婵:每一阵风中都有你——儿子眼中的孙丽美

夜深人静的时候,杨鑫会想起妈妈;秋风乍起的时候,杨鑫也会想起妈妈。万家灯火,灯火万家,唯独少了妈妈那盏灯,她已经亮成了天上的星辰。

2021年8月6日,杨鑫忘不了这一天。那天下午的暴雨,像天撕开口子倒下来,姑丈的电话如黑色巨石,砸得他恍恍惚惚,“你妈落水了……”杨鑫不相信,即便时间过去了两个多月,他还是不相信,自己笑脸盈盈的妈妈,怎么就随水而去了。

妈妈爱笑,可杨鑫永远记得,妈妈为他哭的样子。2018年6月6日,杨鑫因车祸引起脑膜外出血,从宁德到福州,住院两个多月,他的伤口感染总是无法彻底治愈,病情反反复复。白天,妈妈总是安慰他:“没事,会好的,马上就会好的。”夜晚,妈妈躲在走廊里强忍住的哭泣声,还是传到杨鑫耳中……也正是在医院陪护他的那段时间里,妈妈当选为古县村党支部书记。

从此,聚少离多。如今,每一个能够想起的时刻,都成珍藏。

身体康复后,妈妈鼓励休学的杨鑫去打点零工,为自己赚学费。“不要老想着玩,做事不要挑三拣四,要勤快点。”上班之前,母亲的叮嘱,深深地烙在杨鑫心里,小小年纪端茶送水整理报纸打扫卫生,他总是尽力做到最好。每次到镇政府办事,妈妈并不会先去看他,总是先忙事,大多是他听到了妈妈爽朗的说话声,循声找去……

偶尔,妈妈要是有“闺蜜”去城里,就会打电话给他:“杨鑫,你要吃汉堡还是奶茶,妈妈给你买。”然后,城里的汉堡或奶茶就会长途跋涉到镇上。复学后,母亲隔三岔五的电话,都离不开一句话,“头还疼吗?”杨鑫多想能再接到这样的电话,哪怕一次也好。

上学后杨鑫回古县村的次数也少了,每次回村,总能看到村子的变化。学校门口的垃圾堆没了,曾经和小朋友无数次翻爬的小校门换成大大的铁门。村口的河道清了,河沿有了栏杆,小时候自己就曾骑着自行车直接冲到河里。长长的老街依旧,夜里,再也不用像小时候那样闭着眼狂奔过去,因为街旁都装上路灯,再黑的夜,都有光照着回家……村口老榕树下,从前蚊蝇滋生的场所成为悠然所在,上年纪的老人经常在树下拉家常,只是少了外公外婆的影子,妈妈不在的日子,他们的魂似乎也丢了。他们不记得很多事了,却记得妈妈离开几天。

当上村支部书记后,妈妈晚上回来吃饭的次数也越来越少。能回家煮饭煮菜就更难得。杨鑫特别喜欢妈妈烧的肉和鱼片汤,稍稍煎过的五花肉,再加酱油炒闷,总让他吃得津津有味。能为家人烧顿菜的日子,妈妈总会惦记着儿子的最爱。

逢年过节或是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的生日,张罗的人总是妈妈。她在家族群里一声呼唤,家人就会呼啦啦回村,妈妈总是抢着买蛋糕,早早就去市场买菜,妈妈说,平日里忙,这种日子再忙也不能疏忽。

但是,妈妈食言了。2020年春节疫情期间,她并没有和家人多吃几餐团圆饭,而是在村口连续值守40多天。杨鑫心疼妈妈,一次次把饭菜送到村口。

妈妈走了以后,杨鑫才知道,她不仅对家人好,对别人也像家人一样好。妈妈总是那么开朗,爱笑,纵使自己有千难万难,也见不得别人难。谁家孩子没钱读书了,她记在心上;谁家孤寡老人生病了,她记在心上;谁家贫困谁家脱贫,她记在心上;哪里土地适合种菜,她就要带上村民去看看……她总是“记得”,所以才会在湍急的洪水中,毫不犹豫地扒走塞在涵洞中的杂草,她怕洪水淹没了村庄和土地。

但是,好多年了,妈妈忘记了自己也是个爱“玩”的人。妈妈总是说,以后我们一家人去玩。可是,一家人玩得最远的地方是去附近的松山村,看了一回赛龙舟,去不远的高罗沙滩,看了几眼大海……五月的时候,妈妈说,等疫情结束了,我们一家去武夷山玩。疫情还断断续续地在,妈妈却永远走远了。

很想妈妈的时候,杨鑫会回村里,那些古老的城墙,熟悉的屋檐,纳凉的老人,奔跑的孩子,大叔大婶们亲切的招呼,让他恍惚,似乎妈妈就在他们中间,也让他难过:妈妈,我什么都不要,只要你回来……

来源:闽东日报

编辑: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