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见宁德 | 五福临门:雍正皇帝为这个霞浦人题了五个福

霞浦城关下弄街曾经有座存在近200年的“五福堂”(毁于民国年间的一场水灾,现宅基犹在),堂主人林祖成系清雍正、乾隆朝镇边武臣,又继承父学,擅长医术,兼任过太医院副使,且整理有医书传世。

能武能医

林祖成,字庆维,号曲泉,约生于康熙二十年(1681)前后,其父林开燧擅长医术,曾撰有《活人录》一卷。林祖成自称“少时好驰马试剑,不治章句,年十九始就学”,其父除授“诗礼之训”外,还“旁及于医”,祖成颇多领悟,但习武不断,“二十三岁游武庠”,康熙五十二年(1713)考取武举,康熙五十七年(1718)中进士,初选为蓝翎侍卫,赐花翎。雍正即位后,升为乾清宫一等侍卫,不久,又担任光禄寺正卿兼太医院副使,并协领京营事务。


医术高超、德政待下


相传,林祖成被任命兼太医院副使有一段故事。皇太后患急性喉症,咽部红肿,发音困难,饮食不进。虽有御医治疗,但内府规定,太后圣体不能妄加钢铁利器,亦不能见红(血),御医大都不敢造次,致太后病情日益严重。祖成学过医术,对喉科颇有专长,便自荐为太后治病。他观察太后喉头症状后,便选取一支新毛笔,以小针束于笔毛之中,再以京墨磨汁,和以治喉药末,在为太后喉部涂药时,趁机以笔针刺破肿脓之处,排出脓血混于墨汁之中,毫不见红,而肿处顿消。太后即能发音,续经治疗数次,便告痊愈。这种意外机遇使他更赢得雍正信任。他兼任太医院副使达12年之久,其间曾荐举奎洋名医董士侃任太医院士。

在兼领京营事务中,林祖成大力整顿营伍,清除积弊,惩办了一些不法之徒。他对士卒体恤备极,兵丁冬夜巡逻,均发棉衣皮帽以防冻;衙前空地允许民众使用,废除收租规定。因兵民拥护,京城治安情况显著好转。雍正十一年(1735),他被调升为天津总兵。“都门锁钥,非卿不可。”这是雍正对他的赞赏,也是对他进一步的重用。他在天津任内仅—年通过严格管理,做到“军容整饬,壁垒一新”。随他又被派赴汉苗杂居、民族矛盾较多的湖广镇筸镇(今湖南凤凰县)任总兵,到任后进行了多方安抚,妥善解决了民族纠纷多起,汉苗人民关系得到改善,出现了相安融洽的局面。四年后祖成离任时,当地人民感激他的德政,特在武侯祠畔为他兴建生祠,留作纪念。


皇帝赐福


乾隆二年(1738)祖成接任浙江黄岩镇总兵,任内积极训练士卒,提高队伍素质,兴建营仓时自己也捐俸资助,并用赈贷办法帮助困难军民改善生活,贏得军民拥戴。乾隆八年(1743),他被命为狼山挂印总兵。乾隆帝以其勤劳王事多年,年事己高,特予召见,备加慰问,随后准予终养。祖成家居中一次骑马外出不慎跌伤足部,遂卧床不起,卒年74岁。

他任职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均得朝廷信任。在天津任内,雍正特颁“垂裕后昆”匾额一面,并挥笔题五个大“福”字赐之。祖成遂于家中兴建“五福堂”,并有“承恩楼”以供御赐之物。祖成母亲年老在家,特钦赐祖成子林明为进士,专事奉养。新任福宁总兵颜光旿陛辞时,雍正谕其到任后代为慰问,又赐绣金盘龙坐褥及靠枕,祖成母不敢用,舍予西郊临水宫。

著书传世

林祖成一生为武官,但由于少时曾得父授医术,故又得以兼任太医院副使,后虽镇边外防,始终未忘医学。他在乾隆三年(1738)黄岩总兵任内“公事少简,得有余闲”,遂以其父林开燧著作《活人录》参以自己30余年之临症经验,整理成《林氏活人录会编纪略》14卷,于乾隆四年(1739)夏日在黄岩付梓刊行。《会编纪略》以通俗浅现的文字,采用问答形式,分述病名、病因、病理、症状、脉象、治法、用方,纲举目张,条理清晰,颇便后学。此书初刻本现为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收藏。其后嘉庆、同治、光绪间皆有人翻刻,书名多被更改,或称《活人方汇编》,或称《类证活人书》,但内容基本保持不变。

五福堂

“福宁府城”老照片

相传雍正母后患白喉疾,幸得林祖成药到病除。雍正帝为感谢林祖成治病有功,在他回乡养母时,临走前提起御笔,写了一个“福”字不满意,连续题了五个“福”字,林祖成把五个福全部带回家连成一匾,悬于大厅上,所以有“五福堂”之称。


来源:霞浦新闻网

编辑:郑力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