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将领胡步福之子接受东南网专访 讲述父辈赤胆忠魂

开国将领胡步福之子胡皖闽(左二)接受本网记者专访。 彭佳潘 摄

10月13日,福建宁德蕉城区洋中镇林坂村红色广场,左起蕉城区党史办主任黄生贵、胡步福儿子胡海洋、老红军营长沈友太的儿子沈世崇以及胡步福儿子胡皖闽合影留念。 彭佳潘 摄

10月13日上午,福建宁德蕉城区洋中镇林坂村红色广场迎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开国将领胡步福之子胡海洋、胡皖闽等一行。东南网记者专访了胡皖闽,追忆其父亲胡步福在宁德的战争岁月和战斗经历。

记者:福建宁德是您父亲的出生地,时隔近半个世纪您第一次回到家乡宁德,此行是对父亲战斗过的地方的回顾和重温,您是怎样的感受?

胡皖闽:这里(宁德)是我的故乡,是我们的根,时隔近半个世纪回到家乡是亲情的呼唤,更是对父亲等老一辈革命者的敬仰与追思。这片土地养育了热血汉子,我的父亲不仅自己走上了革命道路,还把他的小弟弟(小叔胡杨四)带进了革命队伍,在惨烈的斗争中,我的小叔胡杨四烈士壮烈牺牲。今天来故乡这里,一是要“重走红军路,重温红军情”,二是要祭拜小叔。

记者:当年您父亲当过叶飞的贴身警卫排长,怎么看您父亲与叶飞的关系?

胡皖闽:父亲生于1912年。1933年参加红军(游击队员),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新四军三支队第六团北上抗日。当时叶飞便是新四军三支队六团团长。父亲从游击队员到警卫员(1934年),一路跟随叶飞(1914—1999)北上抗日,当过叶飞的贴身警卫排长。虽然父亲与叶飞的官职层级相差大,但是平日里,父亲与叶飞特别亲近。从北上抗日到解放战争,父亲一路跟随叶飞,可以说是同生共死,患难与共,像亲兄弟一样。

记者:您的父亲作为家乡北上抗日唯一的幸存者,曾在宁德经历过战争岁月,戎马倥惚,打过许多硬战。可否听您父亲回忆过在宁德的战争岁月和战斗经历?

胡皖闽:小时候听父亲讲,他参加了一九三七年七月的闽东独立师亲母岭伏击战。亲母岭伏击战是转折之战,是闽东红军三年游击战斗中的最后一战。这场战斗摧毁了敌人妄想扑灭闽东革命火焰的梦想,震动了闽东国民党当局,这才不得不坐下来同红军谈判。从此,闽东红军走上了抗日前线。父亲在战斗生涯中,曾负伤7处,头部1处、腿部4处,还有背部和臀部各1处。其中头部1处弹片嵌入其中,临终时也未取出。

记者:在您父亲的晚年回忆中,有提过家乡宁德吗?对家乡宁德怀着怎样的感情?

胡皖闽:在我很小的时候(1970年随父亲)举家迁往安徽宿州(母亲家乡)定居。父亲一直都想念故乡,尤其是晚年,经常给我们讲起福建宁德,讲起蕉城九都他的村庄,讲述苦难的童年,讲述参加红军后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思想上的一步步提高。我从儿时依偎在父亲胸前听他讲家乡的故事,到现在年过六旬,思乡之情始终挂在心头,故乡我终于来了!

记者:作为革命精神的传人,如何看待父亲对你们兄弟姐妹的影响?父亲的经历和性格对你们,尤其对你影响最深的是什么?

胡皖闽:父亲一直都严格要求我们姐弟5人,他言传身教,以自己的高尚品德感染着子女,从不高抬自己,更不允许我们有优越感。父亲的真诚、奉献、纯粹、勤勉、低调等品德影响着我们,现己形成我们的家风,他的孙辈也都向爷爷看齐,革命后代不骄傲,自强勤奋谱新篇。

这次回乡也是告慰革命先辈,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后辈们不仅珍惜,还在继续奋斗以创造更好的未来。

记者:此行回到家乡,看到昔日父辈战斗过的革命老区,对于现在的福建,现在的宁德,您是怎样的感受?未来对于家乡宁德红色文化的发展,有哪些建议。

胡皖闽:宁德山青水秀,人杰地灵,作为闽东革命老区建设红色旅游不仅是革命精神的传承,也能带动经济的发展,这里的山山水水都闪烁着革命的红色经典,让这种伟大的精神照耀后人,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同时,也让我们这些游子为故乡骄傲,为宁德点赞。“未来要进一步挖掘革命历史遗址,加大收集先辈们英勇事迹的力度。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创建红色旅游特色小镇,丰富景区红色文化内涵。搜集多方素材,可拍红色主题的影视剧。利用媒体开辟特色红色栏目、节目。”

胡步福简历

胡步福(1912-1976),祖籍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洋中镇林坂村人,后迁蕉城区九都镇坑尾大楼村。1933年参加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新四军三支队6团北上抗日。历任班长、连长、营长、参谋长、团长、福安军分区参谋长,机部附属646厂厂长,党委书记。福建省荣军休养院院长等职。先后参加淮南、半塔集保保卫战、黄桥、淮海、渡江、上海、福州、厦门等战役。在毕生战斗中五次(七处伤痕)受伤。1955年、1959年先后被授予中校、上校军衔。获得铜质八一、自由独立、解放勋章各一枚。1966年2月离休,享受军级待遇,1976年在安徽宿州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