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智慧乡村”新鲜事


芹洋村一片橘红色

立冬过后,福安市农业局组织全市各乡镇农技人员、种植大户100多人到溪潭镇芹洋村华东种植专业合作社观摩学习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按下农产品“一品一码”追溯运行“快进键”。

“智慧农业”:土地 会“说话”


初冬时节,柏柱洋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里,农民正在温室蔬菜钢架大棚和智能球体温室大棚内种植的越冬蔬菜、草莓、食用菌等进行科学管理,确保元旦、春节期间市民的菜篮子丰富多彩。

2015年福安被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来,尝试设立 “现代农业发展基金”,重点加快现代农业孵化基地、农民“双创”基地。从过去的靠天吃饭到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再到如今的智能化管理,农业物联网正在改变着农业的生产和经营方式,让人眼界大开。比如,智能新科技,土地会“说话”,盐碱地也能产高品质葡萄。“气温13摄氏度、相对湿度64%、日照13小时、土壤pH值7.8……”在赛江之滨一片盐碱地的地头立一根杆,杆上集成了一座搭载通信模块的现代化“小型气象站”,地表和地下部署着各种传感器,监测农作物生长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pH值等信息。通过窄带物联网技术即时传送至大数据中心,再经过人工智能和专家诊断,就可以实现精准施肥用药、土壤质量监测、病虫害防治以及自动测产,让盐碱地成为福建省规模最大、产量最多、品种最优、科技水平最高的葡萄生产基地。目前福安已拥有葡萄种植面积7万亩,产量8.5万吨,被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誉为“南国葡萄之乡” 。小小一粒葡萄,成就了年产值9.5亿元产业,涉及18个乡镇156个村,4.7万户19.3万人。“土壤数字化”让生产效率获得了提升。福安葡萄物流中心冷运专线正式启运,迎合市场需求,福安葡萄24小时省内配送到户,48小时从产地可直达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福建果之道供应链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信息技术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基于信息传感设备,采集物体或过程信息,通过物与物、物与人的网络连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通俗地讲,物联网能通过传感器实现物体的数字化,让万物“开口说话”。一桌丰盛的佳肴,用手机扫一扫,就能掌握食材溯源的信息;从田间到餐桌,食材要经过预加工、检疫检验、仓储运输、烹饪加工等环节。要让整个流程可追溯,同样离不开物联网的应用。比如,当肉类进入冷链物流环节,物联网不仅能够对车辆实时定位,掌握食材的所在位置,还可以对食材状态进行监控,确保其在运输中能被妥善管理,并通过在线调度来优化配送,整个食品链条的上下游信息还可被随时记录和调取。

“互联网+”时代,智慧农业是必然趋势。2018年至2021年,福安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800万元,用于支持电商类公益活动。7月27日,福安市举办产业电商运维人员储备系列培训班,吸引了143名来自全市农产品等商贸流通企业负责人、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等参加学习培训。通过系列培训,为智慧农业电商相关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基础保障。为建成产业集聚配套、科技装备先进、产品质量安全、智慧农业领先、公共服务完善的农业产业体系,福安深入推进乡镇“民富中心”服务网络建设。依托民富中心市级运营点及民富线上商城,加快乡镇新建基层民富中心网络(点),有效构建了产业电商专业垂直平台,打造了农村配送服务中心和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致力推动乡镇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及供应链体系建设,促进“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解决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问题,极大提高了农业经营者收入。国家2018年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镇社口茶业现代产业园以“茶+”为核心,通过“互联网+基地+农户”等线上线下多种营销模式,搭建茶业智能化、标准化生产服务平台,帮助用户构建起一个“从生产到销售,从茶园到茶杯”的智能化信息服务体系。

福安致力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使传统茶业更具有“智慧”。农业物联网、交通大数据、远程诊疗,这些新技术正走向深度应用。闲聊起来:智能社会还没有真正到来,但是我们已经站在了门口,满是憧憬:“智能+”,将让生活更美好……

“智慧治水”:溪流有了“表情”

“智慧治水”常态“管养到位”

收获的季节,碎金般的秋色闪耀着梦想的光辉。金秋的晓阳,“智慧治水”带来获评“中国老年宜居名镇”的惊喜。这一段时间,东源村和南溪村的河道专管员们心里美滋滋。因为晓阳镇依托“互联网+”模式,建立智慧河长监控平台,在南溪村和东源村垃圾投放频率最高的5个溪流段位布设监控探头。360°无死角,24小时不间断,全天候进行监控。河道专管员巡河实现了电子化、制度化、常态化,做到轨迹可查、结果可考、责任可究,河长提交任务第一时间落实承办的作用,管理模式化变被动为主动。

生态治水,科学管水。2017年9月,福安市在全市范围推广使用“智慧河长”系统,成为宁德市首个推行“智慧治水”的县市。福安市水利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说:以前,将污染信息上报后,需要经过逐级审批,再安排人员处理,耗时长。如今,只要将被污染的河道拍上照片,传至手机APP,信息就会被管理系统迅速收集,及时提醒各级河长作出相应的处理。据了解,“智慧河长”系统包含了指挥中心、APP、微信公众号等,利用现代地理信息系统、云计算、物联网、全景等先进技术,集成整合了环保、水利、城建、农业等部门的各类信息资源,对河流进行全过程管理和监督。今年初,福安市成功入选全省第二批综合治水试验县,率先推广治水从人工管理向智能管理转变的尝试。

作为福安市320名村级河道专管员之一,穆阳溪河道专管员陈绍希每天的工作就是开启“智慧河长”APP进行巡逻,“它会自动记录我今天巡逻的时间、路径,直接反馈到指挥中心的平台上,全市河长都看得到。”巡逻结束,陈绍希还要写一份“河长日记”,作为一日一总结。“这种透明化的监督,让专管员不敢偷懒。”陈绍希说,一天,他在“智慧河长”上接到群众反映穆阳溪上游出现漂浮物。陈绍希急忙赶往现场,果然看到漂浮在溪面的垃圾袋,他先掏出手机,用“智慧河长”拍了张照片,做了定位。垃圾打捞完毕后,他再用手机将处理结果通过“智慧河长”传送给上一级“河长”,“有了智慧河长这个软件,工作效率更高了。”

“不光没人扔,村民还四处去捡。”陈绍希笑言。在“智慧河长”的推动下,人人都是“治水”的志愿者。打开福安市河长办的微信公众号,事件上报、事件公示、河道排行……俨然是一个监督平台。当群众发现哪里出现问题,就地拍照上传,系统会自动定位并将信息推送给管理员,群众还可以通过公众号查询事件的处理进度。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飘然,与水打交道的智慧,在心头荡漾,把岁月渲染成沉重的深色调。10月21日晚,福安市召开河长制工作推进会议。会议突出全域“智慧治水”,构建“一江为脉,五溪联动,八带振兴”的总体布局,加快建设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文化“五大体系”。市级河长叶其发强调,综合治水,要不折不扣落实河长制工作考核与绩效挂钩制度,促进工作有人抓抓到位,事情有人管管到底,努力实现“水系畅通、水体优良、水景美丽、供水保障、防洪安全、机制灵活、管养到位”的治水目标,打造“山有魂,水有韵,城有神”的山水宜居城市。

“智慧交通”:公路可自行预警

9月17日傍晚,白云山东麓暴雨如注,造成社口镇县道社陈线局部路段塌方。勤于巡查的路段专管员陈建雄,在第一时间发现灾险,并通过“路掌通”App进行上报。市、乡两级路长办紧急启动强降雨应急抢险预案,立即派抢险小分队进行路面清障疏通和交通安全引导。“当天晚上10点多就疏通了公路,这种速度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镇路长说:“这是今年初以来,实施路长制,推进智慧公路建设的成果。”

啥?智慧公路!福安市路长办工作人员王景建介绍:自交通运输部决定在福建、江西、广东等九省市加快推进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以来,福安致力实行大数据和智能管理。比如,公路两侧架设5G通信技术设备,提供极低延时宽带无线通信,构建人车路协同综合感知体系,全面支持自动驾驶。公路、桥梁、隧道可以自己感知、分析安全状态,并发出预警。也就是说,再也不会出现那种车开着开着,前面突然出现巨石滚落、山体倒墈、桥梁塌了等事情。看起来很惊讶吧!是的,这就是交通行业与人工智能、新能源产业深度融合的“黑科技”!超级智能公路,真的来了!

“福安山路村道多,道路情况复杂。以往,遇到台风暴雨时,偏远山路时常会发生塌方,但有时要等一两个月后才会被发现,难以及时修复,影响到偏远地区老百姓的出行。”为此,福安将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纳入路长制范围,增加18个挂乡镇的处级领导作为市级路长、18个市直政府部门作为片区路长,实行总路长、市级路长、乡镇路长、片区路长、村路长“五道五长””共管模式。除了各级路长,福安还新招募农村道路专管员60名,实行统一着装、佩戴胸卡上岗,每人负责30公里的公路巡查。福安对乡镇路长严格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年度养护经费挂钩。考评结果位列前三的乡镇,按养护里程分两档分别奖励养护经费15万元、10万元、5万元,或5万元、3万元、2万元。

“福安推行交通扶贫,将‘四好农村路’建设纳入年度重点民生实事。”福安市交通局局长陈枝棠说,截至目前,该市已投入2亿元,打通智慧“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好)“最后一公里”,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