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墓”遗址变菜地?官方回应:尚未确认

官方回应:尚未确认是杜牧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都出自晚唐著名诗人杜牧。近日有媒体报道,唐代诗人杜牧的墓地变成了菜地,原因是村民挖墓土盖房给毁了。西安市文物局督察与安全处处长吴青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表示:“杜牧墓”的说法不准确,仅凭文献资料,不能称之为杜牧墓,目前没有勘探和挖掘计划。

专家建议将杜牧墓封土恢复

近日,中国唐史学会专家学者和华商报记者赶到杜牧墓遗址时,却发现这里只是一片低洼菜地(见图)。

史载杜牧为京兆万年人,也就是今天的西安人。西安市于2012年公布的《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西安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通知》正式认定,杜氏家族墓即位于长安区大兆街道,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道司马村。

《长安县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中记载:“《咸宁县志·陵墓志》载:‘杜牧墓,葬少陵原司马村先茔,自为墓志。’其墓建国后尚存,在司马村西南,高约7米,面积约1亩,墓顶有一大树,60年代遭平毁。”

至于杜牧墓遭毁坏的原因,司马村68岁的关山回忆到,大约50年之前,由于下了数天的连阴雨,为了用干土给生产队饲养室垫圈,只好挖掉墓土。再加上村民不时私自挖土盖房,仅仅在短短一两年的时间内,7米多高的墓土便被挖尽。直至如今,冢的中心只遗留下一个方坑。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徐卫民看到现场感慨说,希望能按照史书记载将杜牧墓封土恢复起来,并建一个纪念馆,在清明节能够开展祭祀杜牧的活动,既是对杜牧的纪念,也是对传统文化保护提升。

当地回应将请专家进行认定

对于“杜牧墓”变菜地的说法,西安市文物局督察与安全处处长吴青称,当时为了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对土地进行平整,这个区域就变成了农田。

吴青认为,媒体报道中“杜牧墓”的说法是不准确的。他说:“杜氏家族墓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祖茔,从目前看杜牧的(墓)应该在其中的一个方位,没有考古学的支撑,就是说不知道在这一块地方的什么具体位置,如果说(报道中)判定为具体位置,是不科学的。”

吴青表示,目前没有系统性的勘探和挖掘计划。他解释说:“我们国家的考古发掘政策是不主动发掘,基本上是抢救性发掘。什么是抢救性,就是这一块可能要有重大的工程建设或者要用这块地方,就需要进行考古的抢救性发掘。第二种发掘就是主动性发掘,但是目前在国家文物局和考古界,都是不主张用名人墓去进行主动发掘。”

西安市长安区旅发委对此也发布了说明,称下一步,将在以前收集资料、组织考证的基础上,聘请文物专家对该处墓地是否为杜牧墓进一步进行考研认定,并初步编制保护和利用方案。如果确认,将迅速完善并实施保护和利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