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绿

(一)

放松身心,来到寿宁山乡深呼吸,是令人愉悦的事。

五月,放眼县城东区,风习习水清清,飘散着淡淡的花草馨香。身入滨河绿化带的苍翠中,有走不完的夹绿小路,虽显繁复却绝不疲累。原本春困中的烦躁感,竟在碧色葱茏中消除。这是为何?绿景诱人,水润身心。

触目而来的绿,绿得心生敬畏。地球沧海桑田的运动,造化出今天寿宁的绿叶状地形。来自浙南的洞宫山脉,莽莽苍苍汇入寿宁。山长岭脉,脉生流水,哺育了“九山半水半分田”。一层层盘山梯田高低错落,与山水、村庄、茶园、竹林和谐地融汇一体,成了一幅幅摄影爱好者抢拍的天然画卷。

寿宁的绿,绿得大气绿得生香。其每一章每一节,都是从闽东山水史卷中长出的晴翠诗篇。远望山林,谁能怀疑它没有沐浴过两宋的光照,吮吸过元代的清风?瞩目大地,谁能保证脚下步子没有踏访过明清的记忆,叩问过民国的传奇?

这源自绿色的生命力,穿过历史,感天动地,激活了当今的寿宁。超七成的森林覆盖率,200万立方米的林木积存量,一个被绿色大面积点染的城乡,这就是寿宁的绿色格局。大到一座国有林场,小至一片树叶,都有着自己精确的内存记录。从水影黯淡的老旧县邑,蜕变为新绿明亮的生态新城,这寿宁的造绿历程充盈着长度和温度。这浸润人心的绿意,显然写不尽也道不完。

一城纯粹的绿,呼唤居民从狭隘的自我中心走出来,倾听那些环保者深情的呐喊:“一花一草皆生态,一鸟一兽皆有情!”由此,寿宁人从城市主宰者的高位走下来,学会了俯下身与大自然对话,体恤了上天造物的精妙苦心。

(二)

从乡村去往县城,一路上我聆听有关“绿”的生态故事。

春天的林木葱郁,鸟雀欢歌。中巴车在山路间蜿蜒上行,两边的松竹像列兵挺立路旁,等待着远方宾客的检阅。清风拂过时,树林子发出“唰唰唰”的鸣响,像是在齐喊当年闽东红军的集结口号。倚窗远望那些春色中的林木,在呼吸、有灵气。

村居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到处可见浓荫密布的树林屹立,仿佛大旗猎猎,迎风翻飞,将敬畏自然的仁厚之心昭告天下。

在寿宁造绿护绿的实践中,有更多的人自觉参与其中。对于集体,环保需要一群人,单靠个体力量是很难完成的;对于个人来说,环保只有力尽所能,才是对大自然,对生命的尊重。

一代代寿宁人秉承着绿色初心,有个故事感动人心。

早在2010年,有一外省地产开发商,渴望得到南阳镇南边的一块林地来开发别墅区,竟开出了一棵树3000元的收购天价。但所有林场人不为一时的利益所动,“宁守一棵树,不贪万两金”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寿宁的绿,也荡漾在一片水声里。

在城关蟾溪上的仙宫桥漫步,一阵清风吹过来,那种绿是甜的。在与当地文友吴君的交流中,我得知了这条清流的来之不易。早在数年前,蟾溪因上游的工业污染和生活垃圾的无序排放,导致了“濯濯江水缺鱼虾,萧萧千里少鹭鸦”的水体破坏。勤劳聪颖的寿宁人,不忍发展给家园环境造成的“硬伤”,决心以绿色风情回馈河流的恩泽。自2012年开始,当地政府引导民众打响河流治理大会战,开展水利建设六年行动,实施“水生态景观工程”美化建设。历经六年的持续奋战,寿宁人抒写了科学治水的绿色传奇,奏响城与水和谐共生的乐章。

有节制的索要和有序的打理,是人与自然达成的契约。绿水青山、风调雨顺,是老百姓最大的收益。寿宁人把握好“取”与“予”的生存法则,在生态文明的应考中,交出了成绩优异的答卷。

青山绿水中的下党  卓仕尉 摄

(三)

寿宁的绿天人合一,绿得立体,绿得丰盈。

密林间生出的翠岚云絮,托着人潮滚过一条条山道;人潮中荡起的诗云词语,追赶着层层绿浪,飘过道道清涧。

从武曲、斜滩到竹管垅等乡镇,车行于山道弯弯,我一路探访高山茶的神奇。我的肌肤触摸着温润空气与茶园清馨,身心舒缓且别有意境。此时,我真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难道这是梦中遇见的桃花源? 在龙虎山茶场,看那绕山而流的一溪清水,它们是村庄的生命。茶因水而生,水也因茶而灵动。

上苍馈赠顶级高山茶,是寿宁专享的福利。这里的好茶与富含硒、锌的土质相关,与中长树龄相关,更有八闽最完好的古茶树。

记得刚进武曲时,我就看到村委的宣传栏刷着一行标语:“天赐良茶,护之享之”。思量之间,内心瞬间被震撼。寿宁的村风淳朴,自古山民有刀耕火种的传统,对于种茶存有特殊的情感。这种情感,源自山水的本真,源自山民对大自然的景仰。

绿水青山孕育的茶山,成就了金山银山。

在寿宁,你任意观察一棵茶树,哪怕一个枝条,都会有无惧风雨、拔节向上的生命记录。15.57万亩的种植面积,年产茶1.5万吨的记录,年产值逾11亿元的茶业创收……这个由浅绿变深绿的茶乡演变,归功于当地种茶兴农的生动实践。寿宁县近年发挥“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走茶旅融合、脱贫发展的路子,陆续引来了投资兴业的“金凤凰”。从金牡丹、白芽奇兰、梅占等茶品牌,到如今的“下乡的味道”,这寿宁的主打品牌载满了茶香,飘向了五湖四海。“茶为人生,不忘初心”,在家乡的绿色召唤下,百名务工青年回乡创业,带动了茶旅业和休闲游的发展,让600位村民快速脱贫致富,尝到了把乡村绿色颜值化为经济价值的甜头。

春风十里,茶香一路。春天的茶乡充满了生机,制茶大赛、茶艺比武、茶山自行车赛,这些方兴未艾的活动让乡村“乡”味十足、绿意满满。

(四)

寿宁还有一种“绿”,叫作担当。它能深刻感知,却难以一一抒写。

略显陈旧的凤阳镇政府大院,据称三十年来没挪过地址。现在的老房子,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建筑。四层高,水泥墙,老式窗,简式楼梯咚咚响。看过院里的办公室房间,其陈设颇为简单。

历史上的“官不修衙”总是被老百姓津津乐道。凤阳镇干部介绍说,政府大楼太老旧了,过不久将略微进行内部环境装点。不过,镇里的主要亮点还是中小学、幼儿园的规范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以锌葡萄产业为主体的田园综合体建设。这些建设项目正得到老百姓的响应和支持,老百姓鼎力响应的,还有这里大手笔建成的北路戏演艺中心、即将投建的临水民俗文化广场。

细思量,我为城镇化潮流中的凤阳庆幸。我知道,政府大院不远处就是大气而精致的文化教育楼房。我还从当地老百姓口碑中获悉,凤阳镇不吝挤出为数不多的经费,用来扶持建设民俗文化活动阵地,用来呵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宁北路戏,坚持培育演艺人才以传承优秀戏曲文化。

夜幕下,站在政府大院的场院上,镇区周围的竹林和山峦影影绰绰,大院里的树木隐隐飘来清香。我想到了白天在北路戏大舞台上的一幕幕场景,一群农民用北路腔唱着:“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锣鼓山下耕乐土,富锌葡萄美名扬……”这是寿宁最本质的绿,是安居乐业的家园梦,是对美好明天的憧憬和想往。

冯梦龙,这位明代县令表达了“老梅标冷趣,我与尔同清”的心声。今天的寿宁,用最好的“面子”报答先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山川之美,人文之盛,城乡遍绿,薪火传续……这才是寿宁真正的面子和形象。

回眸之际,我再次品味寿宁的绿。这绿,是文学家冯梦龙颂扬过的绿,是传统人文美化过的绿,更是哺育民众深情的绿。这令人沉醉的“寿宁绿”,是一方山水的底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