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手工织布 畲家技艺里的柔软时光

收割苎麻

能歌善舞的畲族群众不仅传承有唱畲歌、打畲拳、制畲药、制作乌米饭等传统技艺,还有一项技艺也流传至今——苎麻手工织布,勤劳的畲家女用心灵和手巧,让一代代畲民有了遮风暖身的衣物,更日益积累了畲族特有的着装审美,编织岁月也柔软了时光。日前,福安市人民政府公布《福安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确定“畲族苎麻手工织布技艺”榜上有名,这项古老技艺的传承迎来了制度保障,有待新生。

据了解,我国古代种植的麻类,有苎麻、大麻、茼麻,其中苎麻和大麻多用作衣物原料,茼麻因为太硬,多用来制作绳索。苎麻自古就是优良的纺织纤维,因为原产地在中国,所以也被称作“中国草”。早在4700年前,华夏民族先民已经开始从事苎麻种植和手工织布,上至皇室贵人,下至劳作农人,皆着苎麻衣。

拉线

作为华夏儿女的一员,畲族千百年来也流传着苎麻手工织布这项技艺。据记载,明万历年间畲族男女服装多用苎布缝制,服装颜色多为青黑或蓝色。苎布有粗、细两种,织得比较粗的,通常用于缝制“苎布衫”,供劳动时穿用;另一种织得较细密,用于缝制便服和客服、蚊帐布、布袋布等,它的生产工艺流程比较复杂。

福安市共有畲族人口6.89万人,是全国最大的畲族人口聚居地,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9.2%。明末福安进士刘中藻兴师抗清,其所部士兵就是来自“苎寮、菁寮、畲寮”三寮的壮丁。

当时福安种植苎麻规模很大,苎布衫是畲族人民劳动时的主要衣着,苎布纺织成为畲族人民自给自足的重要家庭手工业,基本无剩余产品出售。上世纪70年代以后,苎布已成产量少价位高的稀缺物品。

福安市甘棠镇过洋村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村落,为苎麻的主要种植区,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我从小就跟着母亲学习用苎麻织布,后来嫁到过洋,又跟着婆婆织布,那时几乎村子里的所有妇女都会这门技艺。”今年73岁的老奶奶王银妃回忆说,以前日子不比现在,衣服都是每个人自己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不管是畲族还是汉族都会穿苎布。

稍有不同的是,汉族服装颜色多为黑色,而畲族多为蓝色,并带有畲族特有的花边。从种植苎麻,到织成苎布,一丝一线都出自畲族妇女之手,畲族群众的勤劳和智慧也由此可见一斑。

织布

畲族苎麻手工织布技艺是广大畲族群众言传身教、世代相传的纯手工制作工艺。每到农闲时,或者茶余饭后,畲族妇女都会在家里纺织纻布。但因畲族只有语言而无文字,故在传承过程中并无文字记载,只能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传承。

“现在的年轻人对这些传统工艺都不感兴趣,如今我们村子会这门手艺的人大概只有四五个,家里还保存有织布机的也只剩我们一家了。”王银妃说。

受到市场需求、机械化成衣、创新能力、农民积极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上世纪90年代以后,畲族乡村从事苎麻种植和织布制衣的畲族手工艺人更是寥若晨星。

为保护、挖掘、整理、传承、研究和开发利用畲族苎麻手工织布工艺,福安市山哈畲族文化研究发展中心作为畲族苎麻手工织布技艺的保护单位,上交材料申报畲族苎麻手工织布技艺福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并成功获得通过。

“畲族苎麻手工织布工艺代表了一个民族传承的记忆,希望申报非遗可以重新激发农户种植苎麻的热情和积极性,让这一濒临失传的技艺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重拾昔日辉煌。”福安市山哈畲族文化研究发展中心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