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宁德】东昆嬗变

仲夏时节,天空飘忽着丝丝细雨,柔暖的阳光下,碧绿的交溪波光粼粼;岸上公园里,三角梅姹紫嫣红,灿烂绚丽;百年古榕,舒展妖姿,遮天蔽日。天命之年的村姑,披着雨具,划着小舟,驰向溪中央,缓缓收起鱼链,收获昨晚撒网的成果,竹影婆娑,榕树倒映,一幅令人流连忘返,不愿离去的山水画图。

东昆村位于闽东福安市北部,104国道穿村而过,距潭头镇政府5公里,面向三千亩碧波荡漾的淡水平湖,背靠苍翠丰茂的生态林,三面环山,是一块交通便捷、依山傍水的宝地。自然村落不多,仅辖东昆、凤湾两个;人口却颇多,有377户、1344人;姓氏也较集中,林、郑两姓为主。北宋真宗年间,林姓始祖晦公从龙潭井源迁此繁衍,迄今千年之久;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郑姓始祖大方公亦从福安市区街尾迁至东昆村定居。

翻开省级“美丽乡村”东昆尘封的历史,曾名“东庄”,又名“丁庄”。当年交通主靠水路,东昆古渡亦很繁荣,可与赛岐码头、石矶津古渡相媲美。殊不知1928年,东昆村茶业繁荣,商号远扬,裕丰隆茶号年产茶1000箱,“协升昌”号发行茶庄票,发行种类虽然不详,但现尚有面额“叁角”和“伍角”两种。伍角面额,直版式黄、蓝、黑3色套印,正面横书“福安东昆”,中间竖印“凭票支大洋伍角正”,底下为5枚壹角银币重叠排列的图案,并印“福州总督口文印局代印”字样,从中窥见东昆古渡之辉煌。追忆1934年,中共闽东特委、苏维埃政府征用“协升昌”号茶庄票,当时东昆村属于安福县,在票面上加盖“福安中区苏维埃政府代兑”十一字,作为“钞票”使用。而今,随着陆路交通发达,水路运输逐渐淡出,东昆古渡也随之慢慢退出历史,用以茶叶交易的“提货凭证”,也早就退出市场,曾经兴旺一时的茶银票,仅被收藏爱好者当作珍品收藏着。

汽车沿着蜿蜒的104国道,穿越于青山绿水之间十五公里,蓝天白云迎面扑来,湖面泛起粼粼波光。一入东昆村,远远便见一株高大古榕矗立于村口,伸展出的树枝,为南来北往、穿行国道的人们遮阳挡雨,走进文化广场,恢宏壮观的林氏宗祠映入眼帘。这座晋安林氏宗祠,始建年代不详,2012年在原址上扩建,建筑面积576平方米。

漫步河岸生态景观绿道,一切美景尽在眼前:青山绿水,楼台亭榭,红花绿树,几位靓女或倚着栈栏欣赏风景,或就坐于休闲亭谈笑风生,孩童相互追逐打闹,彩蝶翩翩起舞,鸟儿啼鸣追逐,与一湖碧波相映成趣。

遥想当年踏进东昆村,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党校同学的故乡,至今将近三十年。那时村庄古朴,虎头岗、木鱼山左右相护,虽前有河川溪水,远山绵延,背靠菖蒲山,松青竹翠,但仍显田野荒芜,村道坎坷,河堤崩塌,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臭味难闻,诚乃一个贫困的小山村。

如今旧貌换新颜,从一个不讲文明卫生的孩童,摇身一变为身披彩纱的仙女。置身红墙红瓦的五显宫,庄严典雅,160多年的高耸枫树庇护前门,青松翠竹、芭蕉绿叶环抱其身,一湖绿水不时对其亲吻,百年高耸的古榕,也经不起武陵溪水的诱惑,心甘情愿低下头、俯下身,同武陵溪水零距离接吻,同行的靓女们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颇有身入仙境之感,不由自主地坐上摇摆椅,尽情享受夕阳下的东昆自然风光,无不感叹:“真乃一方可耕可樵可牧可渔之乡啊。”

大家似乎忘记了疲劳,尽管上午已经领略一番,非要再次停留驻足欣赏,一位热情的乡贤也志愿当起向导,带着我们漫步游览文化广场、环湖栈道、休闲公园等,滔滔说起东昆村之嬗变。进入二十一世纪,在上级政府的关怀支持下,东昆村相继投入200多万元,凭借“河长制”之契机,利用防洪堤坝以及闲置土地,全面进行河道控源截污、清淤驳岸整治,沿湖构筑生态公园,建成集栈道、休息亭、垂钓区、公园等功能的环湖生态走廊,打造休闲景观带,兴建独具特色的文化广场。从此,夏天恶臭难闻、雨天道路泥泞的东昆村,转眼变成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光胜地,荣升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此时此刻,用唐代诗人李商隐之诗,表达大家之心情最为贴切,虽满载乡愁而归,仍却依依不舍,流连忘返,人人心中由衷祝愿:风光旖旎的东昆村,水中鱼儿欢跃,岸上鸟语花香,春色满园,再展新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