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寿宁县北路戏剧院内,参加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演的演员们正一遍遍排练着。虽然天气非常炎热,但是演员们的热情丝毫不减,从唱腔到念白,从身段到台步,从手势到神情,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准确、到位。
“这次展演的共有两个剧目。一个是寿宁县北路戏保护传承中心与凤阳民间北路戏剧团同台联袂演出的《齐王哭将》,一个是凤阳民间北路戏剧团的新剧《茶乡故事·龙女传奇》。从接到任务,到6号正式上台,只有一周多时间。时间紧、任务重,所有演员都全力以赴投入到排练中。”演出总导演陈建军说。
此次寿宁县北路戏保护传承中心参演的演员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老戏骨,也有已经独当一面的青年演员,更重要的是20多位寿宁县北路戏保护传承中心培养的年轻学员们也正式登上了大舞台。老中青三代同台演出,预示着寿宁北路戏在“传、帮、带”中开始顺利接棒。
在这批年轻的学员中,15岁的刘俊涛虽然岁数最小,但学习北路戏也已有近4年。“小学时,奶奶带着我第一次观看北路戏,我就爱上这个具有寿宁特色的剧种。”刘俊涛介绍,这是他加入寿宁县北路戏保护传承中心后,第一次参演古装剧目,很兴奋,也有些紧张。
在《齐王哭将》中,刘俊涛出演的是一名小兵,一分多钟的打戏,他已反复练了一周多。“我希望通过我们的精彩演出,能够把北路戏最好的一面展示给观众,让更多观众喜欢上北路戏。”刘俊涛说。
这边,小演员们在老戏骨的指导下,一遍遍对剧目进行着精心打磨。另一边,凤阳当地的“乡土”艺人们也投入了紧张的排练中。
凤阳民间北路戏剧团演员大都是凤阳的农民兄弟、葡萄大姐、采茶女。50岁的张淑銮上午采完茶,下午便赶到了北路戏剧院参加排练。
这次她出演的《茶乡故事·龙女传奇》是凤阳民间北路戏剧团自编自排自演的地道本土剧目。该剧目借助北路戏舞台,提炼和展示了凤阳美好的地理人文风貌、茶乡人民生产生活图景,展现了寿宁高山茶文化内涵。
“和专业剧团一起排练演出,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对我们这些非专业演员的演出水平和表演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张淑銮笑着说。
据了解,自2018年寿宁县北路戏保护传承中心在凤阳镇设立北路戏保护与传承基地并开办北路戏演艺传习所后,寿宁县、凤阳镇两级艺人联手共促,摸索出一条城乡互动、新老传习、专业与民间联手、公立与民办互补的良性传承发展之路。至今,除了在寿宁县城和凤阳镇演出外,还多次受邀走进宁德周边县份,为群众献演送戏。
“这次演出的《齐王哭将》是寿宁县、凤阳镇两级艺人第一次联袂演出古装传统剧目。我们希望通过两支队伍的融合互动,共同提升,将非遗的魅力传达给了更多观众。”寿宁县北路戏保护传承中心负责人吴卫平表示。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记者 茹捷/文 郑镇/图 视频
编辑:陈娥
审核:刘宁芬 林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