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坦洋工夫驰名的同时
让福安市社口镇坦洋村也一起出名了
但如今的坦洋村
并不止步于茶产业的发展
它充分利用独特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优势
将“村、人、茶、文、旅”
五位一体有机结合
争当乡村振兴的“领头羊”
在坦洋村村口
巍峨大气的“历史文化名村”牌坊
恭迎宾客
千米长街整洁宽敞
一路大红灯笼高挂
装修考究的“坦洋工夫”茶庄茶店
鳞次栉比
一座座历史悠久的古民居
修缮后古色古香
……
毫无疑问
这是一个充满蓬勃生机的村庄
然而在改革开放之初,坦洋村仅500多亩茶场,农民年人均收入不足500元。
1988-1990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先后四次来到坦洋村。在习近平的推动下,宁德地委提出“闽东学‘三洋’(福安社口镇坦洋村、福鼎叠石乡竹阳村、古田鹤塘镇西洋村),要求坦洋要当“领头羊”。
发展生态茶园、
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成立宁德市首家茶叶合作社、
开办的技艺培训班、
创新工艺
……
三十载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坦洋村将“坦洋工夫”这块金字招牌打得越来越响,产业越来越兴旺!
如今,坦洋村茶园苍翠、茶香四溢,茶山面积增至5000亩,年茶叶产量400多吨。
截至2020年底,坦洋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500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52万元。
不仅如此,坦洋还致力打造集“党性教育、优势产业、美丽乡村”“三位一体”的中国工夫红茶文化生态村。
目前该村已投入2000多万元,建起了茶文化主题园、坦洋工夫茶学堂,完成了缆线下地、古街改造,启动了古茶行一条街和古码头周边环境整治和情意公园、景观茶园建设。
坦洋产业已振兴
并快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
而有关坦洋村的茶文化
以及发展历程
都被村内“乡村记忆档案馆”
以实物、照片、拓片、文字资料
等等方式
分类归档一一记录!
来源:宁德档案
编辑:蓝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