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柘荣县英山乡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力补齐农村发展短板。
产业兴旺,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陈开秀 摄
英山乡半岭村大力发展以药、茶为主导,林下经济、油茶、果蔬等产业共存的生态型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目前,基地种植猕猴桃100亩、映霜红桃50亩、生态茶园150亩、林下经济230亩,建成农产品初深加工中心。
该乡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依托自然优势积极发展优质、高效、安全的生态农业,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推进农业规模化、高效化、品牌化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目前建成采摘茶园面积8000多亩,茶叶基地示范点4个,茶叶加工企业20多家,年产白茶80多吨,太子参良种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
治理有效,扮靓乡村振兴“颜值”
彭丽华 摄
自半岭村入选福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以来,英山乡对其重点建设,先后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等开展整治工作,同时发挥优势打造多处特色景观。
近年来,该乡找准发展定位、发挥特色优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走乡村品质提升共赢之道。持续深化“两违”综合治理工作,在乡域内开展“零死角”排查,做到事前评估、事中事后监管,持续加大违建乱建打击力度。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到村、进户、见人、走心,围绕垃圾分类、生态满意度等方面广泛征询群众意见,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培育勤俭节约、爱护环境的社会风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乡风文明,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该乡以院落为阵地,党建为主题,文化为纽带,将“党建小院”融入村居,注入党建文化元素,让群众熟悉的场所成为维系情感、凝聚人心的空间,成为村居党建文化的宣传主阵地。精心组建志愿演出队,定期举办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广场、村头、田间,处处闪现着志愿服务演出小分队的身影,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把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中。
同时,通过制度上墙、广泛宣教、走访引导等方式,切实增强村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自我监管的自觉性,形成群众“齐参与、齐监督、齐治理”的乡村建设崭新局面。
如今,在英山乡越来越多的村像半岭村一样,以发展特色产业、治理人居环境、建设文明乡风等方面为切入点,在保留原汁原味乡村气息的同时,放大乡村振兴战略融合效应,加速推进绿色转型、发展富民。
来源:柘荣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林宇煌